食盐作为日常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选购是有标准可循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21-2015)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对食盐的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和标签标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高“盐值”饮食不仅会导致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高盐摄入,以防病情加重。所以,要正确选择“盐值”,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多少“盐值”才是合适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指出,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g,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g,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g。
那么,控制“盐值”只需要控制食用盐的用量吗?所谓“控盐”实际是“控钠”。1g盐约相当于含钠400mg,控制“盐值”不仅要关注摄入的食用盐,更要警惕其他含钠的“隐性盐”,如酱油、味精、豆瓣酱、辣椒酱、甜面酱、加工肉制品、零食小吃等。购买食品时要养成看成分表的习惯,注意钠的含量。
选购食盐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但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防腐剂或抗结剂,这些成分在长时间存放后可能会影响食盐的质量。二是粗盐和细盐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工工艺。粗盐未经加工,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杂质;细盐经过加工,氯化钠含量更高,杂质较少。三是海盐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海盐中的矿物质含量相对较低,对人体整体营养摄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四是碘酸钾和碘化钾都是加碘盐的常用成分,碘酸钾更稳定且无味,加热后有害物质会转化为无害物质,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其致癌问题。五是虽然纯度高的食盐可能更安全,但人体也需要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选盐小妙招有5点推荐:一是对于精制碘盐、低钠盐等添加了其他成分的盐,是有保质期的,选购时需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购买的食盐在保质期内,避免食用过期食盐。二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需要控制钠摄入量的人群,可以选择低钠盐。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食盐。三是加碘盐适合孕妇、儿童等缺碘人群食用。四是消费者可以关注氯化钠含量这一指标,选择纯度较高的食盐产品,同时还应综合考虑食盐中矿物质含量及个人健康要求,合理选择。五是对于追求特色风味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海盐、湖盐等特色盐产品。
特别提醒: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咸味,无论含何种微量元素,每天摄入量都不要超过6g。多数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可以从饮食中获得,靠吃粗盐补充,既无必要也没有明显效果。
(吴长青 段杰妤 马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