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营养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夏季吃姜正当时 这份食姜指南请收好
水果和海鲜一起吃如同吃砒霜?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果和海鲜一起吃如同吃砒霜?
是谣言,抛开剂量谈毒性并不科学
 

夏天,各种瓜果纷纷上市,鱼、虾、蟹、贝类等海鲜也备受欢迎。但“新鲜水果千万不能和海鲜一起吃,会生成剧毒的砒霜!”的说法层出不穷。

其实,这是个非常常见的谣言。首先维生素C和海鲜中富集的五氧化二砷很难发生反应。其次,即使按理想值计算,要在体内合成能造成中毒的剂量,需要一次性吃下相当于几个成年人体重的海鲜和水果。只有在连续大量吃受污染海鲜和高纯度维生素C药剂的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中毒,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不必过多担心海鲜中的砷元素

鱼、虾、蟹、贝类等海鲜受到生长环境和生理机制的影响,会将海水中的污染物质和溶解的矿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富集在体内,其中就包括砷元素。

那么,海鲜还能吃吗?对此倒不用过于担心。这里的总砷含量指的是海鲜中可食用部分含有的无机砷和有机砷的总含量,砷元素的毒性大小是随着化合物的形态不同而变化的,有机砷的毒性远小于无机砷。无机砷里的五氧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俗名砒霜)都有毒性。

海洋动物能够通过自身代谢,将高毒性的无机砷转化为低毒性的砷甜菜碱、砷糖等有机砷。有机砷被哺乳动物食用后,基本上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生成“砒霜”风险的无机砷在海鲜里含量很低,其中三价砷的含量更低。

另外,单独的维生素C并不能直接和五氧化二砷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不过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维生素C有助于增加巯基化合物的还原性,使五氧化二砷生成三氧化二砷,只是依靠水果摄入的维生素C也达不到发生反应的剂量。

吃海鲜和水果需要注意这些

海鲜虽然美味,却很容易潜藏细菌、病毒、寄生虫。烹饪海鲜时,常常为了追求口感鲜嫩而没有彻底做熟,甚至还不乏生吃的做法,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跃的细菌会催化它们变质,线虫也可能会寄生在消化道内。而且,海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长期存放会出现氨基酸降解,生成组胺类毒素;海产品自身含有的亚硝胺类物质也会随着放置时间增加呈几何倍数增长。因此,不建议吃隔夜放置的海鲜,也最好不要吃“生腌”做法的海鲜。如果吃了海鲜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需要尽快就医。

另外,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下,每年4—6月,海中有时会发生“赤潮”,蛤蜊、贻贝等贝类食用这些藻类后,体内会累积麻痹性贝类毒素,它不会因为加热而分解,食用后会造成全身麻痹、头疼恶心、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并且尚无特效解毒方法。在赤潮发生时,需要留意官方提示,避免购买在暴发地捕捞的贝类。

还有人对海鲜成分里的蛋白质过敏,吃海鲜后出现不适。或者有些人吃海鲜和水果后发生过敏症状,也可能是水果导致的。可以去医院检查过敏原,将水果削皮、煮熟食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敏反应。(瑶华)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