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西城区市场监管局获悉,“6·18”热度正高,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活动,各类促销优惠纷至沓来。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新风尚,西城区市场监管局、西城区消协特向广大电商平台、经营者及消费者发出以下提示:
一是诚信经营,严守合规底线。各电商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经营活动中,依法依规“亮照、亮证、亮规则”经营,同时应当明晰促销规则,如实发布促销信息,不得在折价、减价前临时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或者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比价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欺骗消费者。
开展限时减价、折价等价格促销活动时,应当显著标明活动期限,不得虚假打折。
严格禁止“二选一”、虚构交易、刷单炒信、编造用户评价等违法行为。
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商品描述应当全面、准确、真实反映商品实际状况。
加大对商品的抽检排查力度,建立健全源头追溯机制,督促经营者把好进货查验关,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直播营销行为管理规范,强化对平台内直播间及主播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测,及时处置直播营销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理性消费,提升防范意识。广大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便利与优惠的同时,应保持清醒,理性规划消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清单,避免因促销诱惑而冲动消费,警惕“满减”“秒杀”“限量”等营销手段,仔细计算、比较实际到手价格。
在交易前,务必仔细阅读并清晰理解商品详情、促销活动规则(特别是关于定金退还条件、发货时限、退换货政策及价格保护等重要条款),对模糊不清的承诺应要求商家予以明确。
交易过程中,妥善保存商品宣传页面截图、促销细则、订单信息、支付凭证、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录音)及快递单据等关键证据,作为日后维权的有力依据。优先选择平台担保交易或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警惕脱离平台的私下转账要求,不点击不明链接,保护个人信息与账户安全。
若发生消费纠纷,可先尝试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未果时,可及时通过平台官方投诉渠道、拨打12315热线、登录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抵制过度包装,践行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优先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的商品,对过度包装现象主动说“不”,做绿色生活践行者。依据自身真实需求进行选购,不盲目跟风囤货,摒弃攀比心理,优先选择包装简约、实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