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平台企业工作指导会,现场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十条,其中提到严查价格违法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规范“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明确网络销售、直播带货时,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
大数据杀熟、货不对板甚至假冒伪劣,历来是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的整治对象,夸夸自己的价格“全网最低”,为什么也会被整治?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要求,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全网最低价”已经被定性为“不合理经营行为”,同时,玩弄价格游戏,其实也时常伴随着产品夸大宣传。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若干措施》也是为了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有关要求,进一步织密网络销售“防护网”,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生态。
针对不合规经营行为 将开展常态化约谈指导
多家平台企业参加了此次工作指导会,围绕近期网络交易诉求集中问题,相关平台企业介绍了采取的措施及进展情况。
《若干措施》包括督促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严查五种违法行为、创新四类监管服务方式等十项措施。针对不合规经营行为,将开展常态化约谈指导和合规指引宣贯,督促平台企业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明确合规管理责任,完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严查虚假宣传、价格违法、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以及食品安全违法等五种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创新开展全面实施非现场监管,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加强常态化指导服务,加大典型案例警示曝光等四类监管服务方式,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据悉,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已在多家重点平台企业挂牌助企合规发展服务站,对平台企业开展逐一指导帮扶,推动十项措施全面落地,助力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明确不得利用 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
《若干措施》提到将严查价格违法行为,督促指导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做好价格公示;将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近年来,在网络销售、直播带货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当下,从夸大功效到产品质量瑕疵,从售后推诿到数据造假,诸多乱象频发,虚假宣传、质量“翻车”、退换货困难等诸多问题成为诉求热点。尤其是“虚假最低价”,成为头部主播们垄断流量的利器。
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叫停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的“全网最低价”等营销乱象。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规范“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网络销售、直播带货时,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八支队副支队长纪志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聚焦百姓关注度高,交易活跃,问题集中的酒类、茶叶、化妆品、保健食品、服装鞋帽、医美、教育培训、家庭装修、家电维修、汽车维修等民生领域部署开展查办直播带货类案件,以主播和MCN机构为执法重点,重点针对虚假宣传(包括刷单炒信)、价格欺诈、违法广告、侵权假冒、产品质量等直播营销领域的突出违法行为进行打击。2024年,全年共计查办直播带货类案件94件,涉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