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导读
下一版4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正当其时
始终将食品安全和学生健康放在首位 把校园餐做成“放心餐”“营养餐”“幸福餐”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正当其时

 

□ 成言久

2025年4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为期10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剑指“三无食品”“山寨货”等顽疾,这既是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不断走向纵深的表现,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成色、缩小食品安全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毋庸讳言,由于生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市场分散,监管力量有限;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和保护意识相对较差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被传为笑谈的“康帅傅”方便面、“粤利粤”饼干、“雷碧”饮料、“大个核桃”饮料等假冒仿冒的伪劣食品,是农村市场的畅销产品。这些假冒仿冒的伪劣食品,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很容易让农村消费者上当受骗,给农村食品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

农村既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食品安全要坚守的阵地:这里产出直接食用的农产品,也要消化富余农产品将其加工成供城乡消费的食品。可以说,农村的食品安全抓好了,对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至关作用。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一定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要做好检查排查,坚决堵死假冒伪劣食品包围农村的后路,倾力优化农村市场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这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给出了“七个拒绝”选购原则,帮助消费者精准规避风险:拒绝购买过期食品、拒绝购买“三无”食品、拒绝购买“山寨”食品、拒绝购买假冒食品、拒绝购买虚假宣称功能食品、拒绝购买假冒进口食品、拒绝购买掺杂掺假肉类。

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也是农村食品安全最后的防线——这道防线虽然有助于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否起作用的重点却还在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而除了要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我们需要关口前移,在农村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之前,共同努力为其把关。

比如说,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农村集体用餐的监管工作要落到实处。要加大以农产品主产区、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和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措施,规范餐饮加工操作人员的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和健康管理、食品原料来源以及卫生环境。

同时,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风险隐患排查力度。要以与农村地区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消费者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社会反映突出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面向农村销售食品的批发市场、农村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旅游景区、自然村等农村食品问题多发、易发的区域为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加大对农村地区或面向农村地区生产的食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对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北京市在这时候启动为期10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可谓恰逢其时,期待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协同,确保食品安全全链条、各环节监管有机衔接,为农村食品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