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晶依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深入实施,昌平农业进一步焕发了新活力。无人机嗡嗡作响、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浇灌、土壤墒情仪精准感应……一座座扎根乡土的“科技小院”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崔村镇紧扣“京郊苹果第一镇”的功能定位,凭借独特的山前暖带气候和充足的日照条件,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产业,选育出富士、王林、金冠等多个苹果品种,打造“崔村红”农产品品牌。在崔村镇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大屏幕上的数字化平台正实时监测着基地里14个地块的生长情况。通过田间配备的远程控制水阀、杀虫灯、土壤墒情仪等仪器,实现苹果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推动果品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一改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智能远程操控,实现定点灌溉和精准施肥,构建了高效精准的灌溉体系,既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又大大降低了果农的生产作业时间,推动苹果产业向绿色、有机、智慧化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对整个园区130亩地块进行科学管理,人员开支节省了三分之一左右,产量提升了35%至40%。”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负责人米莉介绍道。
2024年,崔村镇苹果种植面积4311.6亩,总产量4426.8吨,总产值3785.9万元,成为昌平区农产品走向全国的精美“名片”。以苹果产业为支撑,崔村镇打造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的苹果小镇,加强创意开发,编排精品线路,拓展休闲采摘、亲子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让市民体验“慢生活”,让农户“钱袋子”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