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外卖以‘只抽5%佣金’的旗号突然冲进外卖市场”的消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说“突然冲进”,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布局已悄然展开,2022年辛利军任公司零售CEO时就表示考虑进军外卖业。去年,京东App全新推出“秒送”频道,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咖啡、奶茶、品牌连锁餐饮等陆续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并非唯一的外卖“搅局者”,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也纷纷上线相应业务,甚至连传统饮料巨头娃哈哈,也宣布启动“娃哈哈到家计划”,正式进军外卖业。
加码本地生活服务
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不同,京东外卖并非独立App,而是嵌入在京东App内。进入主界面,“秒送”版块居于显眼的位置,涵盖外卖、咖啡奶茶、买药秒送、生鲜菜场、急用数码、水果果切等细分条目。值得注意的是,外卖目前以品牌连锁商家为主,中小商家并不多。
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占领了主要外卖市场,京东为何还要入局?这一动作的本质,是对即时零售战略地位的加码。
京东很早就开始试水本地生活服务。2015年,平台推出“京东到家”,把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作为核心服务内容。与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的关系转变,成为其外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京东集团持续投资达达集团,2023年8月,达达集团全面接入京东小时购系统,实现全国4000个仓储网点与550万零售终端的数据贯通。
2024年3月,京东App首页上线全新“秒送”频道,打出“最快9分钟送到手”的标语,从“小时时代”升级到“秒时代”。起步于奶茶、咖啡做外卖,终于填上了京东即时零售的一块重要拼图。
行业会否有“新王”
京东外卖入局,是否会撼动行业格局?目前来看,京东在发展初期采取了较为低调谨慎的策略,入驻的餐饮商家以品牌连锁为主,尚未大规模接入中小商家。
于商家而言,佣金无疑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网传的消息里,“京东外卖打着‘只抽5%佣金’的旗号,冲进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美团则降低佣金加以应对。”
果真如此吗?笔者向美团确认,美团方面称网传美团外卖30%的高佣金率数据不实,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有头部平台的满减、红包等活动,往往由商家来承担成本,在出现更多平台可选项后,商家有一定的流出可能性。笔者同步向京东求证外卖佣金是否为5%,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从消费侧来看,产品丰富度和价格是核心。京东外卖起步时间不久,目前接入的商家不算多,且从价格上看,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抓住增长逻辑
不论外卖试水成效如何,电商巨头们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介入不断加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当前的头部商家而言,意味着不确定性正在增加。由此产生的焦虑,倒逼企业强化即时零售的增长逻辑和生意基础。
“现在的消费者,不再容忍延迟满足。地点不再是消费的掣肘,消费者无需计划,随买随用,避免负担。”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消费特征下,要抓住即时零售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把握“场景切换”中的消费需求,以极速履约构建随着消费者快速移动的“移动货架”,为其提供“不多不少刚刚好”的选择,承接场景切换带来的更细分需求,创造生意新增量。
因此,头部平台都在极力防御外部挑战,稳固城池。
在整体城市末端三公里配送体系中,以骑手、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等多重运力,形成了地空一体的配送体系。“自动化设备存在的价值首先是补充运力,与骑手形成协同,其中无人机适合承担时效要求高的配送任务。”美团方面介绍。
饿了么则在2024年正式宣布——做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并推出“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计划在未来3年内,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品牌商家将享有更大运营自主权和掌控权,“近场”快速响应并满足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商品的需求,打破即时电商时间空间的交易限制,实现持续的结构性增长。(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