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个月,新茶饮赛道热点消息不断传出。
首先是新茶饮与资本市场的链接。近日,麦当劳中国前任CFO黄鸿飞被传加入霸王茶姬。有声音认为,黄鸿飞的加入有助于霸王茶姬加快上市进程。对此,霸王茶姬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予回应”;几乎同一时间,古茗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登陆资本市场再进一步。
其次则是市场端。近日,蜜雪冰城部分区域门店涨价引得广泛关注。
笔者注意到,上述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的背景,是新茶饮品牌争相冲击资本市场和此前持续已久的低价竞争。也正因如此,焦点之下,或许也蕴藏着外界对相关企业探索出破局之路的期盼。
破题存量竞争
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提到,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547.2亿元,市场空间逐渐饱和,行业内各品牌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也可以看到市场上的明显变化。在过去,一、二线高端市场,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以高品质、高定位、高价格和高服务水准,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而在下沉市场,蜜雪冰城及一些品牌则通过提供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而如今,在存量竞争的环境下,新茶饮行业的参与者们,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空间,都将触手伸到了对方的领域,破题存量竞争。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新茶饮品牌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创新营销策略等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合作模式,如跨界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等,以拓宽盈利渠道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新茶饮的“敏感神经”
事实上,通过近来新茶饮行业的热点消息可以看出,上市与价格,已然成为新茶饮企业现阶段的两条“敏感神经”。
古茗更新招股书的行业背景,是不少相关企业都在冲刺资本市场。笔者注意到,除古茗外,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也都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此外,今年4月,茶百道成功上市,但首日破发;而此前的“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其总市值一度高达约325亿港元,到如今总市值缩水至约25亿港元。不过,在这种背景下,新茶饮行业仍不断有上市传闻出现。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认为,新茶饮品牌追逐上市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本,而一旦上市,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期望值过高的问题,从而影响股价。茶百道和奈雪的茶都曾有过上市后的股价波动问题,这是因为茶饮行业的业绩容易受到经济周期、行业竞争态势和品牌口碑等的影响,因此上市后投资者需要面对一定市场风险。同时,品牌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新茶饮企业们另一条较为敏感的神经,则是产品的价格。市场上主流的新茶饮品牌,几乎都在暑期推出各种促销和补贴政策。原本定价中高端或高端的茶饮品牌,则不断向下调低新品价格,尝试收割大众和下沉市场人群。
清华大学爆点战略顾问孙巍表示,低价让利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及复购,同时也降低了营销成本。对品牌而言,在消费缩量时期,抢占消费者和争取成交是更为重要的生存战略。
出海寻增量
可以看到,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茶饮品牌也明显加快了出海步伐。笔者注意到,2018年至今掀起了新式茶饮的出海浪潮,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开启了“下南洋”之旅;而快乐柠檬、老虎堂、日出茶太、Latea等,则早早在中东地区有所布局。也有相关人士透露,仅在印度尼西亚市场,蜜雪冰城如今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2600家。
笔者注意到,许多茶饮品牌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首选的目的地往往是东南亚地区。例如蜜雪冰城和喜茶分别在越南和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奈雪的茶也在2018年进驻新加坡市场。
业界普遍认为,新茶饮品牌选择东南亚作为出海的首站,不仅因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还因为该地区的文化、口味和偏好与中国较为相似,这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根据《2023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出海报告》,新式茶饮的出海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产业链的上游,即原料供应,涉及茶叶、奶制品、水果、糖和包装材料等原材料的供应商;其次是产业链的中游,即品牌商,它们是产业链的核心,通过直营或加盟模式从上游采购原材料并完成饮品的制作;最后是产业链的下游,通过外卖平台、实体店铺和小程序等渠道接收订单并完成销售。
但显然,新茶饮品牌的出海仍有不小的挑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供应链的完整度未来依旧是新茶饮领域竞争的一大重点。可以看到,近几年许多主流品牌都在积极搭建供应链体系,并且不断精细化升级。而未来拥有对供应链进行完整布局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许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