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点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纳入“无事不扰”清单的企业已达10.5万户
北京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2月北京推出近百场主题消费活动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市监友新”八项举措
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 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充分探索运用数字化方式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监管效能提升,将以前必须到实地开展的现场检查转变为非现场监管方式,既能精准发现风险问题,又能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打扰。

科技赋能 以非现场监管助推实现“无感监管”。“以前我们需要拿着文书一家家去检查餐厅后厨情况,现在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只要在屏幕上一点就能迅速掌握后厨食品加工过程,不去现场就能完成检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餐饮企业开展的监管创新,正是推行非现场监管的缩影。

今年以来,北京市全面推行以非现场监管为标志的数字化监管改革,就是要重点解决过去传统“巡街式”“拉网式”检查存在的无效、低效检查问题,要求各监管部门充分探索运用视频AI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推动实现向“数据监管”的变革。

针对市场监管部门全新的非现场监管方式,海淀区一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表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远程发现问题后,会及时进行指导改正,我们员工的自觉性提高了,操作更规范了,真的挺好的。”

转变理念 以非现场监管推进精准监管。通过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推动企业充分自律自治,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非现场监管推行半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北京海关在亦庄海关、中关村海关等对辖区企业试点远程视频查检,这种模式大幅提升了查检效率,大大缩短货物通关时间。东城区通过打造智慧养老一体化数字平台,以智能引擎、智能计算、数据协同技术为支撑,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对养老服务实施全对象、全流程、全要素监管。

当前,北京市已将非现场监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计划到2026年度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60%,真正发挥科技赋能监管效用,实现监管“增效”而企业“无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