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京津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北各地小麦即将进入越冬期
天津津南区打造国家级小站稻产业集群
河北近千种农产品“组团”亮相农交会
天津将小吃街“搬”进展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津南区打造国家级小站稻产业集群

 

本报讯 杜洋洋 一粒米托起了一个产业。作为小站稻的发源地,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围绕种子、种植、管理、收储、销售等九要素,积极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发力做大做强小站稻产业,精心培育小站稻品牌。同时,通过组织联动3家链主企业、60余家链上企业,合力打造国家级小站稻产业集群。

目前,津南区已建成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稻种繁育基地和种植新技术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了12个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包括育秧基地、全自动包装设备提升、低温仓储改造以及稻米加工车间改造等,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全方位振兴小站稻产业。

近年来,津南区不断扩大小站稻种植规模,今年更是迎来新突破,种植面积达到5.82万亩,创下历史新高。据介绍,该区广泛调动育秧大户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本地小站稻基质育秧已达120万盘,基本实现机插、机播、机收等现代化种植全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也高达4万亩。同时,加大了新品种培育力度,主要种植品种涵盖津原89、津原U99、金稻919、金稻939等。该区还充分发挥天津市国际水稻研究院示范作用,在核心种植区试验种植优质新品种16个,全区试种面积近万亩。此外,自育自繁的津育1875已进入植物新品种测试阶段,津育1992经过两年区域试验,步入相应测试阶段,为产业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津南区着力打造“种业芯城”新高地,积极构建种业产业链,切实利用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的人才智力资源,调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积极性,持续强化种业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在做优做强本土种业的同时,积极谋划“种业芯城核心区”建设,已完成初步策划方案,并与多家央企对接。借助武汉、青岛种业展会,吸引20余家种业企业落户。

津南区还致力于打造集科普示范、产业发展、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农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兵米文化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寻源稻乡·兵米小站”旅游品牌。北闸口镇盘活低效用地,建设一方水土游乐场项目,打造“津津乐稻”乡村旅游项目。小站镇统筹11个未整合村,分类打造赏灯、采摘、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景点。津南区还相继举办了游古镇·乐研学、游古镇·观武术、小站农特产品(非遗美食)展、周公祠庙会等一系列旅游活动,推介兵米文化,促进大众消费,为乡村振兴增添新亮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