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食安怀柔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柔区落实食药重点工作见成效
“创食”促创新 创新助“创食”
怀柔区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筑牢“两个责任”实现“六同目标”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两个责任”实现“六同目标”
————“2211231”示范引领项目(十)
 

(上接710期07版)

突出“聚焦减负+聚力食安”,做优做强“两个责任”,实现上下同心

区食药安委6月份迅速传达贯彻国务院食安委关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的会议精神,并对优化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区食药安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的通知》, 确定了“四减两加”工作方向。

聚焦减负,做优减法。突出重点,包保减重。在包保主体相对集中的地方(餐饮企业集中区域、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经营者集中的大型商圈、学校集中区域、多个食堂的学校等)通过集中组织各主体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实行分片包保、集中督导。对于主体过多的区域,适当扩大包保范围,委派负有行业管理责任的科室负责人作为包保干部,每名包保干部包保主体个数不再限制。

放管结合,频次减低。对食品安全风险较低主体,重点围绕“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宣传和培训”两项任务开展督导。合理确定包保干部对获得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包保督导的频次,原则上由每季度至少督导1次调整为每年至少督导1次,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不少于2次。对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可结合实际确定督导频次。

轻装包保、流程减少。简化包保干部《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签订、备案方式,直接通过相应信息化管理平台确认包保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承诺书无需逐级备案。包保干部通过相应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督导任务清单实行批量记录上报,无需逐项记录上报,取消村(社区)级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结合辖区主体和干部数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包保关系,明确村社区干部不再作为包保干部。

优化导向,考评减次。取消区级食安委及街道(乡镇)对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情况的督查检查。村(社区)干部作为包保干部的,对其协助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不纳入督查检查和评议考核。

聚力食安,做强加法。加强宣贯,培训到位。组织辖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专班人员和村级包保干部对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进行宣贯,围绕政策背景解读、机制任务要求、现场督导实务、常见疑难解答等方面开展培训,将培训“加”在需求点上,真正解决包保干部的实际困惑,切实推动包保干部按照新的优化措施和要求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加大共治,丰富手段。包保干部在统筹考虑包保主体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以及其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既可以采取现场督导方式,也可以采取召开会议、音频视频连线,或利用网络等手段开展责任告知、风险提示、问题警示、宣传教育、信息通报等非现场方式督导。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镇乡(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强调查研究,遇有基层反映的实际困难或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立足“主动担当+靠前督导”,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实现防范同步

主动担当,压紧工作。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是贯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区食药安办将继续主动担当,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三类人”,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三件事”,记好日检查记录、周排查治理报告、月调度会议纪要“三本账”,通过重构工作基础、再造工作流程、重塑责任体系,将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2.0版本升级达效。

开展督导,压实工作。 充分运用好“两个责任”这个抓手推动区域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下一步,区食药安办将继续靠前督导,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三贯通协同、责任一体落实工作闭环,以更高思想认识、更实工作举措、更严工作作风,持续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切实做到“优化”不“弱化”,“减负”不“减责”。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