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池梦蕊 近日,北京绿色生活季总结大会举办。会上,北京市首次发布《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牛奶、饮料、酒类、水制品及水等类别的11款产品入选。
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消费,落实《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引导购买节能低碳产品”要求,今年8月,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食品学会等单位启动《北京市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第一批)》征集,征集对象为在京销售的牛奶、饮料、酒类、水等饮品。
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生活消费品类的低碳消费品目录,对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新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主办单位组织多轮次专家座谈和企业调研,涉及国家级行业协会、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等20余家单位,经充分论证后,明确了评选标准和申报材料要求。本着鼓励企业低碳生产、展示产品低碳属性、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免费向全社会公开征集。
饮品是市民日常生活大宗消费品,种类多、消费量大,饮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如何评价饮品的碳排放量,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标准。据了解,我国低碳产品目录范围多为电机、水泥、玻璃等工业品,对于饮料、食品等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覆盖较少。
本次发布的《北京市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第一批)》是对低碳饮品评价的一次探索和尝试,评价重点关注产品本身的绿色属性、碳排放强度、碳足迹认证等指标,同时也综合评价饮品生产厂区在低碳管理、碳减排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供应链协同降碳、碳排放信息披露、零碳工厂建设、经验推广等方面的成效。
“入选本市推广目录的企业,一定要关注产品碳足迹,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近三年也要持续降低。”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发布的消费品推广目录是对低碳饮品评价的一次探索和尝试。目录后续将逐步扩大产品征集范围,力争更贴近居民生活,更满足企业低碳发展需求,共同丰富北京市低碳消费品供给。
据悉,2024年北京绿色生活季活动覆盖食、住、行、游、购及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两个月里,鼓励市民践行减排行为超1.66亿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31万吨,55万市民选择加入减排队伍。截至目前,平台已为超过725万名市民建立了个人碳账本,三年来累计激励超16亿人次的绿色生活减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