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黄俊毅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达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14亿多人民人均超过140公斤。森林食物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我国粮食安全打足了底气。
“我国森林食物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说。据介绍,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目前,我国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达1.8亿亩,油料产量达968万吨。
除此之外,新兴森林食物异军突起,竹笋、香椿等森林食品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产量1200多万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发展方兴未艾。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开发森林食物,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开展森林科学经营,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为林下参种植创造充足空间和良好条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我国木本粮油等经济林的总产量较大,提质增效的潜力也很大。”王俊中说。具体来看,在品种资源利用、单产提高以及精深加工方面,仍有发展空间。此外,森林食物生产环境好、营养成分高,符合新阶段健康营养消费需求,日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消费新宠,消费升级潜力很大。
国家林草局要求,新造木本粮油林全部使用优良品种,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加大低产低效木本粮油林改造力度,分类施策提升产量质量。在木本粮油生产优势产区集中连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鼓励各地以林下种植、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林下经济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王俊中透露,将通过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由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遴选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支持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目前已实施示范奖补项目14个。“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