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建 崔丛丛 日前,北京市工商联与天津市工商联、河北省工商联共同举办第八届京津冀民营经济产业对接交流会暨京津冀企业家联盟第二次全体理事会议。会上,京津冀三地工商联签订《进一步推动三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推动构建三地工商联协同、精准、务实服务民营经济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和链条延伸,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根据协议,三地将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工作交流机制。建立常态化工作沟通机制,推动落实共同开展、共同参与的工作任务。
二是产业对接机制。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京津冀“六链五群”重点产业布局,依托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以及京津冀生物医药、信创和网络安全等重点产业链联盟,分行业、分专题开展“一链一品”产业对接推介活动,助力延链补链强链。
三是助企服务机制。强化政企交流,打通地域壁垒,努力搭建三地企业家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交流平台;分专题举办京津冀“链上政企通”政企交流系列活动,解读三地政策措施,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是资源共享机制。协议提出,推荐优质企业加入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共同指导联盟工作,深入实施同心铸魂、同心促融、同心助企、同心聚力、同心赋能五大“同心工程”行动;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京津冀地区政策法规、园区建设、重大项目等资讯;汇聚多方资源,提供上市融资、产业对接等方面服务,为企业寻求合作机遇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