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2024年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工作。通过对符合条件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禀赋,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优先级,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形成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优势,释放传统产业发展活力,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营造“百花齐放”发展格局,推进制造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通知》明确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推荐需具备领域范围、传统优势显著、地域特色鲜明、产业规模领先、管理制度完善、产业链完整度较高、产区建设政策体系健全等7个基本条件。
《通知》对“地方特色食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两个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同时,鼓励拥有食品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或单位的产区提出申请;鼓励地方特色食品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鼓励特色主导产品采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主导农产品品种作为原料;鼓励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产区提出申请;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区域提出申请,相关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
《通知》要求,产区内以特色主导产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原则上不低于2亿元,特色主导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产区内该类型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原则上不低于5家,与国内其他生产相同或相近特色主导产品的产区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或差异性。
《通知》强调,产区应具有相关非营利性机构或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认证等服务。产区企业普遍制定完备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体系,近3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鼓励产区企业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等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建立信息化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追溯信息查询服务,鼓励建立地方特色食品原料分级、加工过程品质控制与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通知》要求,在产业链完整度方面,产区内特色食品产业链条完善,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初加工、仓储物流、冷链等环节和设施配套良好,处理能力能够与特色食品生产规模形成较好匹配。在产区建设政策体系健全方面,应编制并实施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实施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产业发展定位、体系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前瞻性。鼓励特色产区所在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用地、水电、金融等要素保障,在人才引进、品牌培育、产品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通知》还提出,2024年申请和推荐工作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启动,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价,形成《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经征求意见、社会公示后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工作,对有关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对培育工作给予必要支持,对列入重点培育名单的产区(产业)进行持续跟踪培育和动态管理,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