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言久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物资供应的极大丰富,食品浪费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该法律实施至今已有三年,食品浪费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一些公共机构和集体单位中,食品浪费现象仍然突出。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制定的《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无疑是向全社会发出了一则强烈的信号——反食品浪费,要常抓不懈,机关食堂要走在前列。
《管理规范》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食品浪费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机关食堂作为机关干部职工的用餐场所,是反食品浪费的重要阵地。《管理规范》不仅为机关单位反食品浪费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古语云:“上行下效”。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领导力量,其行为模式往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各机关用餐的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广大职工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当政府机关能够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坚决防止食品浪费,这无疑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励更多个人和组织加入到反对食品浪费的行动中来。
《管理规范》中提到的具体措施,如实行按需取餐、合理配餐、剩余食品回收利用等,都是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食品浪费,还能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提升机关食堂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除了制度约束外,反食品浪费还需要广泛宣传教育,凝聚共识。机关单位应充分利用食堂、公务接待场所等直接面向广大干部职工的地方,张贴宣传标语、摆放提示牌,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勤俭理念。同时,要利用好各种宣传时机,如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通过专家讲座、社区宣讲等活动,营造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
《管理规范》是职能部门制定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而言,这不仅是国家的政策,不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每一个用餐者、消费者甚至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有必要身体力行,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珍惜有限的资源,共同维护地球这个家园。宋代文豪苏东坡,专门作过《节饮食说》的文章:“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通过“节饮食”以实现“养福、养气、养财”的目的,不可谓不是高明的生活哲学。
反食品浪费,机关食堂已经先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文明、绿色、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