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杨梓岩 “晚上六点半到南门涮肉天坛店,前面有1053桌在等位。”多位来京的游客表示,国庆假期吃饭成了“难题”,大小餐馆人潮涌动。
国庆假期,多地餐饮消费火热,“美食市集”“味蕾游”等成为热词。专家表示,餐饮消费整体表现亮眼,餐饮产业链景气度有望上行。随着餐饮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增长,相关企业应创新消费场景,抢抓市场机遇。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的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33.4%,分消费时段来看,夜间时段消费较2023年同期增长44.8个百分点。
“夜经济”点燃“烟火气”
节日期间,来自四川的李女士和朋友在北京天坛公园游玩后,选择附近的南门涮肉就餐。“没想到晚上六点半取号,前面还有1053桌。”李女士表示,就餐的食客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专为等位顾客搭建的棚子也坐满了人。
“来北京想品尝一下涮羊肉,由于等位的人太多,我们同时在手机上排了鸦儿李记、阳坊大都以及东来顺的号。”李女士表示,“四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在鸦儿李记吃上了饭,当时南门涮肉还有200桌在等位。”
来自广西的瞿先生表示,北京大兴荟聚的费大厨辣椒炒肉10月3日中午等位超过400桌。不止北京,费大厨方面表示,其在上海开业门店数达24家,国庆假期上海各商场的费大厨一号难求。
“夜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并成为国庆假期餐饮消费的一大亮点。夜幕降临,西安市的大唐不夜城人群熙熙攘攘。来西安旅游的王先生表示:“大唐不夜城热闹非凡,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我刚才就在旁边买了小吃,非常美味。”
“这几天晚上,炒菜的铲子都铲‘冒烟’了。”长沙四方坪夜市小食摊主说,国庆假期,一些平时客流相对较少的摊位前也排起长队,夜市摊贩们收摊的时间从凌晨2时推迟到凌晨4时左右。据“扬帆夜市”发布的数据,10月2日,该夜市的客流量达10万人次。
餐饮企业抢抓机遇
不少餐饮企业在国庆假期客流量创新高。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出游热潮,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旅游城市的海底捞火锅店客流量单日数据创年内新高,部分门店迎来历史最高客流量。
“国庆假期首日,门店午市的客流量较平日增长40%。”海底捞火锅上海人民广场店经理表示,“上海发放消费券拉动作用明显,带来更多的市民消费。门店则推出了牛肉系列新品,吸引了不少客人来尝鲜。”
面对旺盛的餐饮消费需求,国庆期间海底捞多家门店集中开业。10月1日,海底捞火锅新疆首店正式营业。该店经理介绍,国庆假期首日,门店客流量超1500人次,“火锅这样的聚会方式很受欢迎,很多客人来自哈密、吐鲁番、阿勒泰等地。”
笔者从九毛九获悉,国庆首日,九毛九集团的怂火锅厂全国79家门店总营业额超472.1万元,总客流量约为4.5万人次。其中,深圳龙华壹方城店营业额突破12万元。鲜切黄牛肉最受欢迎,售卖约一万份。
全聚德旗下四川饭店副总经理李斌表示,10月3—6日,四川饭店迎来消费高峰。国庆假期前,四川饭店就启动了小吃文化节,为消费者献上“十一”黄金周大礼。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餐饮消费整体表现亮眼,餐饮产业链景气度有望上行,啤酒、调味品等板块有望率先修复改善。
打造消费新场景
“美食市集”成为国庆假期的热词。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打卡黑珍珠”渐成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美食新需求。近期,黑珍珠餐厅的线上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深圳、福州、广州等地黑珍珠餐厅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倍。
美团数据显示,20~30岁的消费者旅行时更喜欢打卡美食市集。为此,一些城市联合平台,线上线下打造“美食市集”等消费新场景。
“美食市集”火热是餐饮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少餐饮品牌结合文旅市场创新消费场景。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咖啡”成为餐饮搜索热词。“来宁夏沙漠的一线城市游客多了,咖啡需求也上去了。”在腾格里沙漠中的Tengol酒店兼职当咖啡师的00后中卫姑娘李茜表示,旅游高峰期,沙漠咖啡师每天要做700杯咖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餐饮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增长,培育美食旅游城市的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