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采摘,经过剥离、去叶、分拣、包装等环节,通过运输,晚上就能出现在北京市民的餐桌上……现在“河北净菜”在北京很受欢迎。
河北是北京“菜篮子”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北京市场四成以上的蔬菜和鸡蛋来自河北。从去年开始,北京、河北两地持续推动“净菜进京”工作。净菜飘香京城,不仅充实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河北农民的“钱袋子”。
种植 新发地“果蔬大王”纷纷布局河北乡村
初秋时节,在位于衡水冀州区西王镇东罗口村的北京新发地果蔬示范园区温室大棚里,茄子、彩椒、葡萄等各类果蔬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这些果蔬产品几个小时后就到北京新发地了。”园区负责人闫连宁表示。茄子架上挂着紫油油的长茄子,个个形态饱满,闫连宁笑着说,“这里的茄子不愁卖。茄子采收有标准,成品茄子的长度要超过25厘米,直径要达到7厘米以上。”过去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已经成了蔬菜种植上的“行家”。
前些年,东罗口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2021年春节后,西王镇联合冀州区农业农村局到北京新发地对接洽谈,邀请新发地单品“大王”到西王镇参观考察。“茄子大王”李军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在这里建设蔬菜种植基地。闫连宁说,“我们主要种长茄,昨天刚运走2500公斤。为了保障蔬菜品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我们还聘请了技术人员常年驻村,在浇水施肥、整枝打叶、结果采摘等环节手把手指导。”
“茄子大王”李军拥有强大的渠道优势和成熟的单品种植经验,这些蔬菜通过北京新发地市场直达北京市民餐桌。园区一期、二期共建成25个种植大棚,每年输送进京果蔬超800吨。
“茄子大王”李军最先试水,“萝卜大王”“玉米大王”“红薯大王”“生菜大王”“西葫芦大王”“食用菌大王”等单品“大王”陆续与当地展开合作。目前,双方合作种植各类果蔬近3万亩,带动冀州区果蔬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果蔬进京”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的农产品。
农业合作社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家的耕地都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了,一年一亩地有1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我在园区打工,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再加上分红,比自己种地好多了。”种植户韩日寿说。东罗口村1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村民们过上了“种着菜、看着娃、挣着钱、顾着家”的美好乡村生活。
加工 净菜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
切根挑选、保鲜处理、称重打包、取样检测、贴标签分装……在廊坊香河县五百户镇美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净菜生产车间,刚刚摘下来的香菜、油菜、芹菜等叶菜正在进行精加工处理。合作社负责人马海奎说:“蔬菜都是当天早上从种植基地采收回来的,通过二维码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当天下午就会送往北京的大型仓库,第二天一早就能摆上超市的货架。”
90后的马海奎此前在北京做粮食销售工作,2016年回到老家香河从事蔬菜种植和销售。“叶菜对新鲜度的要求高,蔫萎、黄叶都会影响口感和品质。”这些年,经过摸索和打拼,美鑫合作社的十几种叶菜主要供应丰台区的几十家首航超市和房山区的几十家华冠超市。
香河五百户镇是传统蔬菜种植基地,目前这里拥有蔬菜种植大棚8500余个。当地合作社普遍推行精细化生产和管理,把“连土带泥”的蔬菜洗净切好,减少饭前程序。净菜在产地加工,不仅把不能吃的部分留下循环利用,还能减少销售地城市的生活垃圾。马海奎说,标准化的菜品更受北京消费者欢迎,精加工也增加了香河本地的就业。
“净菜进京”既能保障北京市场供应,又可实现生活垃圾源头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据了解,自去年河北省推行“净菜进京”政策以来,越来越多农业企业加入进来。
在位于保定市的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十几位女工正在对圆生菜进行修整。商户王强经销的菜基本来自保定、廊坊等周边地区,由于运费相对较低,加之毛菜更易运输,因此他们把毛菜运到交易中心,在这儿加工成净菜。王强说:“净菜和毛菜的利润大体相当,但净菜更好销。”
首衡集团农副公司蔬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易中心里的垃圾每天都会集中清理、集中转运和集中处理。加工净菜时丢掉的菜叶、菜根没等工作人员清理,就被周边的养殖户拉走了。首衡交易中心平均每天供应“净菜” 3000多吨。
销售 共享仓储提高流通效率
9月19日20时许,一辆辆冷链物流车陆续驶入位于丰台区新发地的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车上载着菜花、芹菜、土豆等几十种鲜切净菜产品。
“这些菜都是当天从衡水直采的,已经在当地的净菜加工车间完成了精细加工。”河北农速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邢永志说。可以看到,每一包净菜重量、规格不同,但标签上都有可追溯码,同时贴有统一的“河北净菜”标识。这些包装好的净菜在统配中心进行分拣、配货,重新组合。
邢永志是衡水深州人,此前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超过10年,干过洗菜、切菜、炒菜等每个餐饮步骤。正因此,他更懂得餐饮行业的痛点,“餐饮现在招工难,有经验的厨师工资水平较高。清理厨余垃圾、生活垃圾,还是一笔开销。”
邢永志提到,“加工时,土豆要冲透洗净,把淀粉处理干净,可以防止氧化。蔬菜在低温状态会休眠,可达到保鲜效果。”根据经验,土豆的损耗在15%至20%,菜花的损耗在40%左右,青笋的损耗较高,能达到50%。损耗的部分在加工地可以加工成饲料、有机肥,变废为宝,要在北京,还要花额外费用进行无害化处理。
农速源的客户包括企业食堂、养老社区和饭店餐饮等。净菜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除减少生活垃圾外,还能起到节省人工、节约用水的效果。邢永志说:“过去食堂员工凌晨四点半上班,现在这些菜都是切好的、现成的,六点半上班都来得及。”
去年12月,农速源在北京建成河北省首家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拥有6000平方米仓储物流场地和1000平方米净菜品牌展示大厅,可为净菜企业提供展示、仓储、物流、配送、结算等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净菜进京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打响“河北净菜”品牌,需要持续求新求变。眼下他们正加快推进智慧餐厅、无人售货柜等项目,让更多“河北净菜”成为“北京好菜”。
机制 “净菜进京”标准与千张“京籍”通行证
河北是北京“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地。目前,北京市场约六成的牛肉、八成的羊肉以及四成以上的蔬菜和鸡蛋都来自河北。廊坊永清的西红柿、沧州肃宁的圆茄等单品,上市期间能占到北京市场的80%以上。截至目前,河北与北京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58家,示范带动河北省1200多万亩蔬菜按照净菜标准生产供应。培育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5个、省级农业企业领军品牌120个、市级以上公用品牌300多个。
在此基础上,“河北净菜”顺应都市快节奏、高品质的生活需求,逐渐打响品牌、统一标准。“河北净菜”进京“六进”活动包括进市场、进食堂、进超市、进饭店、进社区、进餐桌,旨在拓宽“河北净菜”的销售渠道,增进北京市民及客商对“河北净菜”品牌的了解。
“净菜进京”的背后,少不了京冀两地的共同努力。为畅通物流,北京市为河北省配发1000张“京籍”货运通行证,并给予车证随报随批、不限行驶范围、享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政策等多种优惠。河北省商务厅指导制定了《河北净菜》《河北净菜加工规范》《河北净菜配送规范》三项团体标准,使“河北净菜”用标准支撑质量,以质量造就品牌,并实现了京津冀三省市通用互认。
两地持续深化的产销对接,既保证了北京市民餐桌上高品质蔬菜的供应,又拓宽了河北蔬菜的销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两端”受益。从民间自发的“进京卖菜”,到政府推动的“净菜进京”,这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