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言久
最近,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操作间的纱窗上、灶台上结满了油污,地面全是污水,门帘上沾满了黑色的污垢,库房里的食材、货物和生活用品随意摆放。
幽灵的特点是什么?“通常没有固定的形体,一般人用肉眼是看不见”,但有某些特定关系的人却能看见;还有就是,幽灵在阳光下是无处遁形的。因此,如果这一链条上的每一个特定关系人,都像阳光一样灿烂,那么这些“幽灵外卖”,自然也就没有藏身之地。
这一现象中,如果追根溯源,那么场地出租者首先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应仅仅关注租金收入,而忽视了出租空间的用途是否合法合规。场地出租者完全可以加强对承租人的资质审核,要求承租人合法合规经营,确保承租人具有合法的经营许可;甚至,为了对自己的房屋安全负责,对自己的出租收入负责,定期对出租场所进行一定管护与监督,如果发现承租方利用房屋从事不法经营,应该立即要求改正或者举报。这是第一缕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第二缕光,就是平台方。出现“幽灵外卖”乱象,平台方责无旁贷。按理,平台有责任对外卖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确保这些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际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上的一致性;对入驻商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条件、食材来源等;对于违反规定的商家,平台应当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警告、罚款、暂停服务直至永久关闭账号;对于严重违规的情况,应当及时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使其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
外卖骑手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他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往返于商家和消费之间,外卖从哪里来,怎么做出来,骑手更有发言权。甚至,作为直接接触者,对商家的资质、卫生、食品安全的了解,比监管部门更早、比平台更真实、比消费者更全面,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安全“哨兵”,这是第三缕光。因此,监管部门、平台,应该制定针对外卖骑手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骑手站出来,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守望者。而且,即使没有奖励,外卖骑手也应该有“老吾老以及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如果对问题视而不见,会不会哪一天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同学……就吃上了这样的外卖?
好在,面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北京多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开展执法检查。目前,相关人员已被立案调查,涉事门店均已停业整顿,线上外卖平台也已下线。食品安全没有终点,期待监管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一线的监管职能,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措施,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透明和监督是治理乱象的良药。场地出租者、平台、外卖骑手、监管部门,都是可以驱赶“幽灵”的阳光,让每一缕阳光都灿烂,让每一方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确保外卖行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享受到真正安全、卫生、美味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