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言久
当前,我国各地相继进入汛期,在高温与高湿的“双重夹击”下,食品容易发生变质或受到污染,食品安全隐患显著增加。继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贮存管理、温湿度条件、人员健康等风险隐患”之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又于近期发布汛期食品安全提示,提示食品经营者“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对食品经营造成的影响,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快速应对处置”。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防汛工作的艰巨性。今年夏天,全国多个地区遭遇极端天气事件,多个地方的降水突破历史极值,江河水位超出警戒水位,在防汛任务变得异常繁重的同时,给食品的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7月初,湖南平江县全县多家食品企业因洪水而停产,就是突出的例子。而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的大都市而言,汛情所带来的考验,只会更加受到关注。食品经营者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汛期期间的食品安全管理不仅关乎自身商业利益,更关乎公共健康与社会稳定,要以防汛一线的决心,守住食品安全的防线。
为此,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提示,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做好经营场所及设备设施管理、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做好用水安全管理。可以说,这个提示,既是工作要求,又是工作指南,指出了隐患,也提出了办法:确保经营场所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避免积水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检查冷藏冷冻设备,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严格把关食品来源,确保所有食材均来自合格供应商,并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加强对用水源的监控,确保使用清洁、安全的水源加工食品。可以说,食品经营者只要遵照执行,落实到位,是可以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
以首农食品集团为例,所属企业闻“汛”而动、风雨无阻,提前部署、及早准备,多措并举、勇担职责,全力做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工作,用心守护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水产集团所属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迅速响应、主动作为,一方面,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定点巡园制度,提前购置各类防汛物资,确保每一处细节不留隐患,为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筑起坚固防线。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调配货源,与供应商密切合作确保蔬菜、水果、肉类等必需品供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做好商户动员工作,保证货源畅通。可以说,首农集团根据汛期的特殊性,从货源组织、交通运输、仓库储藏、终端交付,都作出了有备无患的安排,值得所有的食品经营者认真学习借鉴。
防汛是一道有形的堤坝,而守护食品安全则是无形的堤坝,两个堤坝都要守,而且都要住,不容有任何闪失。在当前防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食品经营者们要进一步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努力,确保食品市场安全有序,让民众吃得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