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消息称,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托在全市检察机关组建的14个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发挥北京检察在京津冀检察联动协作中的龙头作用,不断强化京津冀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充分释放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检察效能。
落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
2021年9月,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网络综合治理 维护金融安全跨区域协作的工作意见》,要求涉京津冀线索“必审、必报、必查”,在办理案件中必须审查上下游线索情况、在报告中写明并将线索双报送至省级院案件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接收院必须认真核查线索并反馈情况。全市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跨区域假冒注册商标、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完善京津冀案件线索移送、管辖协商、信息互查、协助告知等联动机制。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涉京津冀跨区域知识产权刑事案件93件208人,案件呈现跨区域、链条化、网络化等特点。
发挥大数据模型建用效能 深挖彻查违法犯罪线索
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托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用销假销劣类投诉涉刑线索未移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充分挖掘相关违法犯罪线索,积极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联动对接,依法惩治跨区域违法犯罪。如海淀区检察院依托上述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炼网络售假犯罪行为所映射出的网络售假“人货分离”“代发货”等特征,通过对数据集信息的研判分析,锁定位于河北省的制假窝点和位于浙江省的售假窝点,实现对直播售假、仓储物流、加工生产、商标标识印刷的全链条打击。北京市检察机关建立涉京津冀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案件数据库,引导侦查机关重点关注物流信息、工商注册信息等关联信息,向天津、河北检察机关移送首批线索6件,斩断制假售假的黑产链条。
加强涉案企业合规异地协作 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北京市检察机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检察机关跨区域互相配合、协同履职作用,精准对接“企业之需”,依法办理京津冀知识产权涉案企业合规协作案件6件,助力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例如,大兴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案件中,河北省怀来县检察院商请大兴区检察院委托第三方监管机制委员会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对涉案企业进行合规考察。因涉案企业对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提出的专业建议未进行整改落实,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对涉案企业做出不合格的验收评价。大兴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将验收结论进行反馈,河北省怀来县检察院依法对该案提起公诉。
开展知识产权联合培训 共同提升检察履职专业能力
三地检察机关充分利用专家、技术、宣传资源和平台,联合开展“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履职”“京津冀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检察实务课堂”等系列同堂培训。北京检察机关多次派员授课,促进检察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北京市检察院与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创新与未来京津冀粤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研讨会”,在商标法律专场暨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检律同堂培训上分享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情况及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讲好检察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分别与河北省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以及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河北省唐山市检察院会签《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协作的意见》并举办三地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办案及综合履职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