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梁安 周晓辰 7月5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批准立项和发布的《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标准作为成果内容之一发布,以推动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合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等领导参加发布仪式。
该标准倡导“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数字友好发展新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友好产业集群,推动创建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数字友好城市,助推中国从“数字技术优势”向全球“数字思想优势”转变,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普惠、包容、创新、文明的数字友好新世界。
数字友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项指标和加分项指标构成。其中,加分项指标主要针对城市生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贸易、食品和教育等十个特定领域构成专项领域评价指标。
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是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凭借在食品安全、消费、产业发展领域近三十年的深耕经验,为“数字友好食品”指标的选取和标准制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具体来看,“数字友好食品”指标体系囊括了餐饮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食品网络消费投诉解决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性抽检数据开放度,反食品浪费行为践行程度,食育素养水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等多个重点、热点指标。比如,反食品浪费行为践行程度,主要是通过考察餐饮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采取措施制止或减少食品浪费的情况,综合评估城市在反食品浪费行为方面的践行程度;食育素养水平,则是通过考察不同年龄人群对良好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水平等,综合评估城市公众的食育素养水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是通过考察不同年龄人群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综合评估城市公众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先后多次参与食品行业相关的团体标准起草工作。就在上个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提出并牵头起草的《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此次参与“数字友好食品”共建,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领域,引导产业向安全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发展,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建设,并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的又一积极行动。
同时,在食育方面,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是国内推动食育的探索者和先行者。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已连续两年承办中国食育大会,并于去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食育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食育指数研究报告》。此次食育指标纳入“数字友好食品”标准体系,既丰富了“数字友好食品”标准的内涵,彰显了标准的时代性,也利于食育与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结合,推动我国食育观念普及和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