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点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到2025年 北京将制修订重点地方标准32项
北京首个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许可颁发
北京消协公布上半年食品安全检查结果
北京发布2024年“田长制”任务清单
关注暑期食品卫生安全 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双随机”抽查系统替换
北京开展集贸市场电子秤专项计量检查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疾控中心:
关注暑期食品卫生安全 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据新华社消息 近期,北京迎来新一轮“炙烤”。在高热、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品更容易腐败,如果储存、处理或加工不到位,进食后容易引发肠道疾病,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专家提示,除了做好防暑降温外,要密切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鹤表示,肠道传染病在夏季高发,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但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感染性疾病,夏季贪凉食有时也会导致肠道痉挛,进而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里的时间就会变短,水分和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充分吸收,也会出现腹泻。偶尔腹泻不用过度担心,但如果一天腹泻达到5~6次以上,或者出现便血、持续性发热等症状,就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前往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专家介绍,在出现腹泻后,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因为腹泻会导致身体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及盐分,很有可能会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另外,腹泻后还可补充一些益生菌,有益于肠道功能恢复。

如何避免食源性疾病?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日常食物储存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要加热至热透,因为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

王鹤说,在选购食材时,尽量选择当季的品类,非当季的不建议继续存放,即便在冰箱内也容易腐败变质。生鲜水果在冰箱内冷藏一般不宜超过2天,鲜奶保质期较短,打开后建议24小时内饮用,切勿把冰箱当成“保鲜箱”。

进入暑期,孩子和家长的外出就餐会有所增多。专家提示,夏季外出就餐要选择有资质的餐馆,用餐后要保留正规发票或收据;如果选择网络订餐,则要挑选“证照齐全、卫生达标”的餐饮商家,收到食物后应注意查看餐食包装或封签有无破损,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海产。

王鹤说,夏季旅游时,有的游客还喜欢喝山泉水,山泉水虽然看似清澈,实则可能存在许多致病菌和寄生虫,直接饮用后极易发生肠道感染,建议先将山泉水过滤并烧开后再饮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