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旺季到来,无糖茶饮料已然成了流行风向标,霸占了便利店的饮料冰柜。超市方面也是如此。数据显示,无糖茶饮料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至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稳超100亿元。
无糖茶“称霸”饮料市场
与其他商品相比,线下市场依旧是即时饮料的主战场。正值初夏,气温陡升,商超、便利店等饮料柜中,无糖茶饮料成了“主角”。便利店里,无糖茶饮料品类繁多,特点明显。果子熟了、茶小开等专注茶饮的新品牌推出的产品都已上架。在一家自营便利店,店主表示,目前店内茶饮料中,东方树叶和三得利的无糖茶比较畅销,但他也留意到,现在类似品牌太多,会根据市场情况考虑上架新产品。
事实上,即饮茶饮料已悄然成为饮料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类,其中,无糖茶体量实现翻倍的增长。《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内容显示,中国无糖茶饮增速远超其他茶饮赛道,2017年—2022年,含糖茶饮已经进入低速增长,而无糖茶饮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预计2022—2027年无糖茶饮市场CAGR达10.2%,未来5年,中国茶饮市场将进入无糖茶饮高速增长期。
以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为例,根据公司日前发布的2023年年度财报信息可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为426.67亿元,同比增长28.4%。分产品来看,茶饮料产品实现总营收126.59亿元,同比猛增83.3%,这是公司茶饮料板块首次营收突破百亿,占公司总营收规模的3成左右。
竞争激烈的无糖茶赛道
东方树叶是比较早对无糖茶赛道进行布局的品牌之一。如今,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销售纪录。今年4月1日,东方树叶上新了2024年的第一批龙井新茶产品,17小时内便售罄了全部的5万箱。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可以品尝到明前龙井的鲜爽回甘,品牌于4月5日再次上新了第二批5万箱产品,更是在1小时内销售一空。三得利是另一无糖茶饮料巨头。其2023财年年报显示,全年总营收1.5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74%,盈利827.43亿日元。另外,2023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无糖茶饮占该公司近八成销售额。
今年以来,娃哈哈推出茉莉花茶、正山小种、大红袍和青柑普洱四款茶饮料,可以称得上是其在无糖茶市场的重要布局。东鹏饮料深挖“上茶”系列产品,再推“普洱上茶”和“茉莉上茶”两种新口味。康师傅也是连续上新。不只是这些强势老将,甚至是燃茶、果子熟了、让茶这些新势力品牌,都把旗下无糖茶业务的发展视作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曲线。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间无糖茶市场的火热并非偶然,而是整个饮料市场发展至今的必然走向。且已有调研数据表明,无糖茶饮的主力消费群体正在走向“年轻化”。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无糖茶饮的主力消费人群分别是26~30岁(43.1%)、18~25岁(27.7%),整体来看,95后是无糖茶主要的受众群体。一面是竞争日渐白热化的无糖茶市场,另一面则是挑剔的年轻消费者,品牌不得不用更多更新的故事来捕获其芳心。
多元素支撑“持久战”
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之下,对“糖”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而对于食品包装来说,“糖”的定义应参考《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如此“糖”的范围更宽泛,对“无糖”的标准也更为严格。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包装声称“无糖或不含糖”的要求是,糖含量≤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低糖”要求含量≤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
线下零售监测网络马上赢的报告内容显示,2022—2023年,无糖即饮茶前6名较为稳定,分别为农夫山泉、三得利、元气森林、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而据东兴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无糖”饮料系列报告》显示,中国无糖茶市场分为:市场培育期、企业试错期、市场细分期和爆发时期。如今,热度飙升,无糖茶饮料给饮料巨头们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新人入局,竞争加剧,未来市场拼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无糖茶饮料对中国饮料的产业结构提升有着引领作用。但目前尚处于导入期,因此大品牌更能享受到市场红利,小品牌在低线市场也有一定的存活空间。《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指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无糖茶的偏好度越来越高,未来茶饮料的原料品质、配料表干净程度都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比如相比用茶粉勾兑或用普通茶开发的无糖茶饮,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用高品质、名种茶、原叶萃取的无糖茶饮。相较于用添加剂堆砌的、工业味浓重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无防腐剂或茶多酚含量高的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24年无糖茶饮料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会更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有足够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以及一定的市场覆盖率、人员服务能力、渠道优势,才能支撑打持久战。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