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费不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危害国家粮食安全。餐饮业作为食物供应链下游的重要参与方,应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科学管理、社会共治的方针,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减少食物浪费。
《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团体标准聚焦餐饮业食物浪费问题,涵盖各类餐馆、中央厨房、网络平台、单位食堂等,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强化精细管理、高效有序地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突出“全过程”控制,从管理制度机制建设、食物采购、运输配送、食物储存、加工烹饪、服务提供、食物捐赠、厨余处理、食育等全过程,提出了具体、详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实现节本增效、节粮减损提供管理依据与方案,为逐步实现食物浪费减量化提供科学指导,对推动餐饮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编制原则、依据、过程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工作遵循“依法依规、实用可操、科学指引、多主体参与”的原则,并与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1.依法依规
在标准编制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现有法律法规要求,并与现有国家政策文件以及相关国家标准保持协调和一致,确保标准顺利实施和有效执行。
2.实用可操
该团体标准聚焦餐饮业食物浪费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措施,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确保标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科学指引
标准基于餐饮业食物供给的特点,总结已有先进经验,同时考虑未来餐饮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确保标准科学性和指引性。
4.多主体参与
邀请餐饮业相关企业、专家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编制依据
1.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2.落实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国家和行业标准
具体见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
3.根据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专家建议的科学判定
梳理总结国内外典型餐饮企业制止食物浪费先进经验,涵盖各类餐馆、中央厨房、网络平台、单位食堂等。
4.对餐饮业浪费现状、问题、措施、机制的合理需求
聚焦餐饮业食物浪费问题,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实现节本增效、节粮减损提供管理依据与方案,推动餐饮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助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领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消费方式。
(三)编制过程
2022年3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组建多部门组合、产学研结合的编写团队,正式筹备标准编写工作。
1.部门访谈与企业调研
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通过调研和访谈、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等形式,梳理总结国内外多家餐饮企业的典型做法;与多地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教育局、卫健委、文化旅游局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包括饭店协会、食品工业协会、餐饮协会、连锁经营协会、海鲜餐饮协会等,组织研讨交流,编制形成《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草稿)。
2.标准立项与撰写
2023年7月,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立项公告。7—11月,起草工作组邀请相关领域著名学者、行业专家、餐饮企业及媒体代表参与研讨交流,经过20余次规模研讨会、10余次专家咨询会,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