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以下简称“区组培室”)的温室里,早春大棚茬口的茄子、辣椒播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畦畦装满育苗基质的穴盘整齐摆放在温室里,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的在穴盘里点种子,有的在播种后的穴盘上覆盖基质,有的在扣地膜,播种工作有序进行着。
据区组培室的科技人员惠志明介绍,“此次一共播种了900多份辣椒、500多份茄子,主要包括花培品系、杂交组合、自交系和引种材料。一般播种后7天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需要加强温度、湿度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白天温度控制在22~32℃,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
区组培室利用自主建立的辣椒、茄子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相继育成30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符合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辣椒、茄子新品种,其中20个品种已通过审定或鉴定,24个品种取得农业农村部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新品种在全国236个市、592个区县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450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完成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学术成果奖等市级以上奖项1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茄果类蔬菜单倍体育种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始终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下一步,区组培室将继续发挥其在生物育种技术上的优势,加强与海淀区各蔬菜种植园区的紧密合作,选育并推广应用更多适合海淀种植的辣椒、茄子新品种,助力海淀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海淀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