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首,新的一年姗姗来迟,无论是身处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父母、儿女身边,在这举家团圆的时刻,餐桌上总少不了包括畜、禽、水产等在内的“肉”。
严格意义上的“肉”,即动物的肌肉及内脏、舌、耳、脑等器官。
春节期间也是肉及肉制品消费量较大的时期,如何正确选择肉类呢?不妨参考一下:宜瘦不宜肥、宜真不宜假、宜水不宜陆、宜鲜不宜陈、宜少不宜多。
肉类及其制品是机体蛋白质、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强调正常成年人要适量摄入鱼、禽、蛋类和瘦肉,以平均每日120~200g为宜。最好每周吃上1~2次鱼,量在300~500g左右;每周畜禽肉300~500g左右。
宜瘦不宜肥
肥瘦分别对应肉的脂肪和瘦组织。不同的肉类对应的脂肪含量与动物的品种、部位、年龄和肥育程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1g脂肪提供9千卡的热量,脂肪摄入过多,若身体活动不足,容易引起超重、肥胖问题。
通常,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禽肉中,火鸡和鹌鹑的脂肪含量较低。因此,在选择肉类宜瘦不宜肥,以下是不同肉类的脂肪含量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在选择肉类时,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肉类。
宜真不宜假
一些不法商家用替代物冒充“肉”,以极低的成本牟取暴利,谨防上当受骗,加以甄别。
如一般是用鸭肉、羊油、肉味香精等(也可用几种肉加羊肉)在一起混拌均匀后,经压制、冷冻,最后切片或加工成串,实为“风味羊肉”或“混合肉”。
而蟹肉棒、鱼豆腐、龙虾丸、墨鱼丸、模拟扇贝柱等火锅或者麻辣烫里常见的食材,原材料多是冷冻鱼糜、淀粉做成的“假肉”。
温馨提示:当肉类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时,需谨慎。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或在证照齐全的餐饮饭店进行消费。
宜水不宜陆
这里说的“水”是指水生动物,如鱼、虾、蟹等,而“陆”是指生活在地面上的动物,如猪、牛、羊、鸡、鸭、鹅等。
为什么宜水不宜陆呢?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多数居民摄入畜肉较多,鱼等水产类较少,需要调整比例。事实上,水产品和畜禽肉中多数营养素含量相差不大,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有较大差异,对健康的影响有所不同。
鱼和禽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水产品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积极作用。
因此,应当优先选择水生鱼类食用。
宜鲜不宜陈
选择肉类宜新鲜,但并非越新鲜越好。
一般来说,当天宰杀或刚刚宰杀不久的牲畜,肌肉强烈收缩,进入“僵直期”,此时尽管肉很新鲜,但肉质僵硬。食用起来,肉口感差、质地硬、味道也并不鲜美。
最好选择“淡淡的鲜红色、表面有光泽;没有特别强的腥味,而且带有香味;按压后有弹性、按压后可以及时复原”的“排酸肉”。
温馨提示:优质的排酸冷鲜肉,最好当天购买当天烹调,烹饪制作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谨防交叉污染。如实在吃不完,可最多放入冰箱0~4℃低温冷藏2~3天,尽快吃完。
宜少不宜多
这里说的“少”是指肉类的食用量,但在肉的种类上宜“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讲,食物种类多样,有助于营养均衡,古代关于肉类也有“五畜为益”的提法,顾名思义,也是提示尽可选择多种类的肉。
(高春海)
不同肉类脂肪含量肉类脂肪含量猪瘦肉6.2%羊瘦肉3.9%牛瘦肉2.3%兔肉2.2%火鸡<3%鹌鹑<3%鸡和鸽子14%~17%鸭和鹅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