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方面,都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接受媒体采访。
高念东表示,食品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里,也请首都市民放心,北京市连续四年在国务院食安委评议考核中获A级,连续五年在全国药品安全考核中获A级。特别是2023年,我们全力办好重要民生实事,覆盖33大类食品抽检监测14.1万批次,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在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成功创建的基础上,2023年通州、怀柔也通过了省级初评,16个区的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58分。总体上看,全市的食品药品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此外,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全力推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实见效,聚焦群众诉求多发的高风险点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紧盯“一老一小”保健食品、校园食品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刚才提到执法“有温度”,但不等于“没有力度”,我们对涉及民生领域的问题,比如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采取霹雳手段重拳出击,通过最严格的执法和最严厉的处罚,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市药品监管局是市市场监管局的一支重要队伍,一方面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出台全国首个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规范性文件,持续加大对创新药品、儿童用药等重点品种的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在全国首推重点品种项目管理,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昌平生命科学园站以及亦庄站相继挂牌成立,推动3个创新药、11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3个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12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获批医疗器械的数量居全国之首。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