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圣禹 密云区是“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也是有着300年养蜂史的“天然蜂场”。最近,家住密云区太师屯镇龙潭沟村的蜂农杨先生致电12345市民热线希望专业人士的指导提效增收。
接到诉求后,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其花第一时间来到杨先生的蜂场了解情况。杨先生介绍,目前蜂场内有约150群蜜蜂,虽然蜂群总数多,但单一蜂群的蜜蜂数量少,单靠自己每年春夏培育新蜂王来扩大种群数量,不但效率低,还存在蜂王在培育过程中死亡的可能性。
杨先生的这通求助电话找对了人。罗其花是全国有名的“蜂博士”,多年前,她带领团队在密云筹建了全国第一个区县级蜜蜂种源中心。在交流的过程中罗其花发现,杨先生的养蜂技术源于父亲的传授,属于老蜂农普遍使用的养蜂技术。“这种技术从蜜蜂繁育到采蜜再到收获,都需要蜂农全程跟踪,需要很频繁地搬动蜂箱查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而且他蜂场的产品也仍以蜂蜜为主,至于价格高出蜂蜜数倍的巢蜜和蜂王浆,几乎没有任何产出。”
要想实现增收,提升蜂王的品质、改善养殖技术势在必行。罗其花向杨先生介绍,目前密云区正在逐步推广多箱体养蜂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养蜂技术中的操作壁垒,不会再因蜂农精力有限而影响蜂群数量及蜂蜜产量。同时,在此技术下,蜂农可以免去费时费力的摇蜜步骤,由合作社直接收购蜂箱并进行后续加工,实现蜂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回去后我立刻组织工作人员将相关设备和种蜂送至您的蜂场。明年开春,蜜蜂完成越冬后,我们还会派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来到蜂场,对多箱体养蜂技术应用及蜂王培育繁殖进行指导。”罗其花对杨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