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电商食安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杭州国际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开幕
直播电商人才 推动“网红”经济健康发展 助力农产品上行
中老中越铁路生鲜冷链“大理号”国际专列首发
生鲜电商入选“2023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
报告显示:农产品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问题严重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告显示:农产品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问题严重

 

本报讯 杨召奎 近日,发布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分析报告(2023)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在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中,也暴露出了部分负面舆情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质量问题、价格诱导、违反常识、售后问题、主播问题等方面。

在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中,负面舆情最多的是虚假宣传,占比高达52.48%;其次是质量问题,占比为22.77%;然后是价格诱导和违反常识问题,占比分别为11.88%和10.23%;售后问题和主播问题占比相对较少,但类似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具体来看,农产品电商直播虚假宣传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是主播虚假助农,通过编造农民悲惨故事,或是塑造农村、偏远地区淳朴形象进行炒作,赚取流量,再将低价收购的农产品高价销售,以获得利益;二是在售卖农产品时,故意夸大或捏造产品的功效进行虚假宣传,以达到吸睛的目的;三是消费者收到的商品货不对板,直播间虚构商品产地、商品特点等信息或是发货地与宣传不符等。

质量问题方面,一是消费者在收到农产品时,由于运输原因有损坏或腐烂的情况;二是商家以次充好,故意将保质期不长、不新鲜的农产品掺杂在销售的产品当中,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三是商品缺斤短两,部分商家在农产品打包时少装、漏装,导致商品缺斤少两等。

价格问题方面,一是部分商家将普通农产品当成特产农产品低价销售,误导消费者购买,但往往口味达不到特产农产品的标准,影响市场价格;二是农产品直播电商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为提升销量,将大批农产品低价出售,使消费者形成价格预期,导致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优质难以优价等。

违反常识方面,主要是农产品直播电商摆拍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视频。

此外,售后问题主要包含售后态度不佳、退换货难等,主播问题则主要是主播或商家客服辱骂他人、态度欠佳等。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