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今年以来,我国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水利部连续两年遴选多处遗产工程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对古老灌区的数字赋能,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动态优化灌区工程、供水调度。
目前,全国34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覆盖了3684万亩的灌溉面积,有力夯实了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保障。
数字孪生水利,通俗来说是指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采集全量数据,开展智能化模拟和可视化展示,把江河湖库的水体运动、水网管理、工程调度等装进数字空间,更加直观地做到超前模拟推演、仿真分析,进而优化防汛调度、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34家灌溉工程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近年来,当地加大抢救性修复古陂的力度,开展水系连通、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和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等工作,让古老的灌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如今,通过修复升级的蒲陂、乌石潭陂、香陂三座古陂继续发挥灌溉、防洪等作用。同时,江西还在潦河灌区搭建了智慧水利平台,用127个视频点,实时监测灌区干支渠的水位、流量和引用水量信息,精准调配用水资源。并通过实施“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灌区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夯实赣西北粮仓的用水灌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