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导读
下一版4
 
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商品过度包装执法检查
爱粮节粮,共筑粮食安全坚固堡垒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粮节粮,共筑粮食安全坚固堡垒

 

□ 张健

2023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公布数据称:世界饥饿人口数量(按营养不足发生率计算)从2015年又开始缓慢增加。目前预估,将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人口的8.9%。按照趋势到2030年,世界不可能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且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将超过8.4亿。已经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为向面临最大风险的地区提供粮食和人道主义救济做好准备。

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中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应对各种挑战,确保14亿多人口的饭碗安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使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大食物观”理念。大食物观是一个崭新的理念,它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与食物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和健康的食品未来愿景,同时也强调了食品生产和消费对地球的影响。在这个全球面临食品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的时刻,大食物观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大食物观的核心理念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一理念的重点是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以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方式生产食品。这意味着食品生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来进行,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生产。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压力。

大食物观还注重食物多样性,鼓励人们摄入更多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营养水平,减少单一食品对土地和资源的过度依赖。多样性也是食品供应链的关键,有助于提高食品系统的弹性,使其更能应对突发事件和气候变化。

在大食物观的框架下,食品产业也在推动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这包括使用更少的化学品,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友好的农业实践,以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大食物观也鼓励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改善整体健康素养。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粮食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内,更频繁涉及国际合作。中国经验对于全球粮食安全的推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大食物观倡议,“节粮减损”策略等,都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为全球粮食供给树立了榜样。

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这个重要节点,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并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特别是面向国际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挑战,以大国之姿团结更多国家采取积极行动,共同为全球粮食安全筑起坚固堡垒。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