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伟倩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河北赵县古梨园”“河北涿鹿龙眼葡萄栽培系统”“河北泊头古桑林”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也是近年来河北省入选数量最多的一批。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包含经济、生态、技术、文化、景观等多个层面的复合农业系统,既是展示中国悠久农业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蕴含着人地和谐的生态思想、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有效的乡村治理理念,为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提供宝贵智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对于地方知名度提升、农遗良品发展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赵县梨树栽培历史久远,是雪花梨之乡、优质梨果生产基地重点县。赵县古梨园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约有2500年历史,现有百年以上古梨树3万余棵、300到500年古梨树160余棵,500年以上古梨树约15棵,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赵县古梨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拥有较高价值。
涿鹿县地处冀西北地区,介于东经114°55'~114°31',北纬39°40'~40°39'之间,四季分明,雨势同期,年平均气温9.1℃,年均降雨量372.7mm,是龙眼葡萄种植的黄金区域。涿鹿外虎沟有着我国成片规模最大及保留最完整的龙眼葡萄古树林,其中300年以上龙眼葡萄树7000余棵,100年以上3万余棵。涿鹿龙眼葡萄栽培系统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一直沿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兼具农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多重功能,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泊头市古属兖州、后属冀州,位于黄河故道冲积平原、退海地域,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泊头桑树种植历史久远,是蚕丝主产区,丝绸之路肇兴之地。泊头市是全国古黑桑树种植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保护核心区域营子镇等12个乡镇,种植面积3.5万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1万余株,300年以上的500余株,500年以上的71株。位于保护核心区的苟鲁道、王鲁道等20余村均因鲁国儒士传经授道而得名,“民性淳朴,务在农桑”,积淀了大量相关诗歌、民谣、神话、习俗,形成影响泊头的独特蚕桑文化。如今,古桑林已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