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县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金秋“丰”景 分外“京”彩
海淀区举办土壤三普外业调查技术观摩会
门头沟区特产集中展销助农增收
昌平区阳坊镇京白梨采摘季喜迎丰收
丰台区首届新发地农博会开幕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丰”景 分外“京”彩
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系列庆祝活动开展
 

本报讯 魏昕悦 张庆华 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美丽的金秋和丰收的喜悦中如约而至,北京市丰富多彩的系列庆祝活动也正式启动、陆续展开。秋色正浓,既有“丰”景,更多“京”彩。

丰收舞台展现幸福生活。夏粮藏,秋子落。今年,北京全市夏粮总产量13.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万吨,同比增长40%;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在前八个月的努力下也实现了同比增长。

在这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的秋收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系列庆祝活动也异彩纷呈。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区、乡镇、村等各个层面的庆祝活动将超过100项,部分活动延续至年底。

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系列庆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日渐丰富:农村科普宣传、群众文艺汇演、乡村体育赛事、农事互动体验、特色美食品鉴、农产品展示展销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不仅搭建起分享丰收喜悦的舞台,也活跃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云上丰收”“线上展播”等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也持续扩大着丰收节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系列庆祝活动的覆盖面也不断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19年、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均在北京举办,累计参与人群超过61万人次,覆盖人群1600多万人次,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600多万元。

文化平台赓续农耕文明。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彰显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更发出了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明确信号。北京市着力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节庆效应,致力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逐步把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节气时令变成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

丰台区王佐镇佃起村的开镰节,就是庆祝丰收节的特色活动之一。佃起村将稻作文化与地区农业资源有机结合,闻稻香、割水稻、打稻谷,促进了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的可感、可观、可体验。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幕式,也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在丰收节的赋能引领下,农耕文化的活力没有止步于田间地头,而是加速向更多领域延伸。今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大兴区、延庆区首次策划举办了两场市级“农民村晚”,也是第34届北京农民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当“农民丰收节”牵手“农民艺术节”,资源整合、同频共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果更加凸显。

产业品牌提升丰收内涵。“2021年,‘京一根’通过了‘北京优农’品牌的认定,这是认可,更是激励,我们更有动力朝着高品质发展。”北京德润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尹氏粉条传承人尹志刚对“京一根”品牌的未来充满信心。

“京一根”是尹志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的北京粉条品牌。“零添加、无明矾”已成了该品牌的“特色招牌”。进入“北京优农”品牌名录后,“京一根”的品牌建设步伐加快,除了北京的3条粉条生产线外,还通过京蒙两地协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落地了“京一根”项目。“这预计可带动当地200多个农牧民就近就业,受益村将超过60个。”尹志刚说。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优农”品牌认定与推介,每年都是丰收节的重头戏,以丰收节为“催化剂”,举办形式多样的市级、区级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北京优农”品牌180个,覆盖北京13个涉农区。据初步统计,180个“北京优农”品牌年销售额总额达到6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余万人次,收益可惠及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为凸显首都农产品地域特色、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