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县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密云葡萄酒文化节举办
迎合消费新趋势 平谷区大桃变“小”了
近60家北京老字号组团亮相服贸会
国际种业联合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启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合消费新趋势 平谷区大桃变“小”了

 

夏末秋初,正是桃子大量上市的时候。北京平谷区以大桃出名,但是这几年,平谷区的大桃变得越来越“小”了。变化不止于此,平谷大桃不但变得更精致,也更甜美,更有桃味儿。

您发现了吗,平谷大桃在悄然变“小”。一个细节能直观反映这种变化:同样一个装桃子的扁纸盒,十年前只能刚刚塞进9个桃,如今装12个还有富余。

“桃王”十年间甜了6度

不久前,平谷区刘家店镇办了一场“甜桃王”擂台赛。长桌铺着红丝绒桌布,桃子分门别类堆得像小山,十里八村的种桃能手纷纷赶到现场,比拼谁家的桃子最甜。

果品专家在每户送选的桃子中随机选10颗,切开一角,将汁水挤入测糖仪,数值最高的即为“甜桃王”。“嚯!26.2度!”专家的一声惊呼,引来不少人围观。“26.2度是什么概念呢?桃子如果能达到13度,就算是比较甜了。”专家解释。

每年夏秋,平谷大桃主产乡镇都会举办擂台赛,已经持续了十六七年。比赛年年办,名字却从“桃王擂台赛”变成了“甜桃王擂台赛”。

一字之差体现标准之变

最初,谁家的桃子最大最重,谁就是“桃王”。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前后,平谷大桃半斤以上的占比超65%,最大的“久保”有一斤半,“八月脆”能超二斤。“桃王”沉甸甸挂在枝头,细心的果农还要自制网兜,以免扽断果柄。

那些年,平谷桃越种越大,这是市场决定的。“当时消费者看重卖相。个大、色艳、包装好,是桃子卖好价的三条金标准。”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岳巧云说,就拿大寿桃来说,它水分少,吃起来有些糠,但照样好卖。

近几年,行情变了:消费者更追求桃子的口感,越甜越好卖。半斤多足矣,再大容易吃撑,1斤以上的桃仅在宴会等场合受青睐。

擂台赛也因时而变,不比个头比糖度,最近三年的“甜桃王”均超过26度,比十年前提高了6度左右。

原生态种植还原桃味儿

岳巧云八年前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为果农卖桃。经她卖出的大桃有好几十个品种,今年又添了个宝贝——丑桃。

“这桃的品相太一般了,长得不匀溜儿,果皮上有疤瘌,靠近果核的地方还有个眼儿。”她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丑桃时的情景:本来不抱希望,可尝了一口,桃味儿特别足!

桃农拿来的这颗桃,在合作社8名员工间传了一圈儿,每人啃一口,个个竖大拇指。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品种,索性管它叫“丑桃”了。

每种水果都有独特的风味。同样是甜,桃子、苹果、西瓜的甜味却千差万别。“桃味儿”渐渐受追捧,成为果农在“甜”之外,追求的另一目标。让桃子拥有浓郁、独特的风味,一靠优质品种,二靠养护管理。

松棚村有600亩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胜是种桃能手。“我们从来不打除草剂,全靠人工和机械除草。草叶子很快就能长出新茬儿,不穿长裤可不行,会划伤腿。”他介绍道。

在张永胜看来,要让桃味儿足,最重要的就是不用大水大肥“催”桃。“得控水控肥,增加光照、通风。”如今,村里的桃园已经把每亩产量从8000斤压缩到了不足6000斤。

一口吃出两种味道

现如今,平谷区共有近300个品种的桃子,广泛种植的也有六七十种。在“农业中关村”建设中,平谷区引进了不少科研机构的新奇特大桃品种,进行试种和品种选育。

80多亩的国桃基地种了90多个新品种,10到15天就有一种桃子成熟。“中油蟠9号”带着淡淡的芒果香,还有早熟油蟠桃“金香妃”、中熟油蟠桃“风味皇后”。有一种桃带有杏子味道,叫“夏甜”。虽然名里带“甜”,吃上一口,却酸得直流口水。“夏甜”产量低,市场接受度也不高,鲜有种植。基地试种了三年,不巧碰上冰雹和倒春寒,果子产量更低了,还没机会上市。国桃基地负责人王建春盘算着,等明年“夏甜”结了果,可以去妇产医院周边开拓一下销路。

以“大”闻名的平谷桃变“小”了,这是种植户和消费者双向互动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一味青睐个头大的水果,而更加看重口感、风味和健康。这是理念之变,也是生活方式之变。平谷的桃农应时而变,抓住消费新趋势,让朴实的大桃变得更加精致。近几年,平谷大力建设“种业中关村”和“博士农场”,更为大桃注入了科技含量。

(据《北京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