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静
在产能过剩和高端消费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啤酒行业成为为数不多在疫情中“活得较好”的行业。
2022年是啤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啤酒行业最终实现了产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了饮料酒行业中唯一实现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三增长的品类。
相比之下,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虽然持续攀升,但产量创下最近10年的新低,为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葡萄酒行业在2022年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均进入下降通道。黄酒产业在2022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双降。
啤酒行业用实力增强了其在饮料酒版图中的地位。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中酒协啤酒分会报告”)显示,相比2019年,2022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的产量占饮料酒规上企业的比重从76.8%上升至78%,虽然营收占比略有下滑,但利润占比从8%提升至9%。
这得益于在内外经济环境深度调整、消费逻辑重塑的背景下,啤酒产业持续完善中高端产品布局,整体实现了量价齐升的利好局势。
中酒协啤酒分会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中高端啤酒产量比2021年提高10%以上的增幅。事实上,这是啤酒产业充分市场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格局下的必然趋势。
利润总额 接近翻倍的啤酒行业
不同于白酒行业长期被聚焦在镁光灯下,悄然“长肥”的啤酒行业蓄势已发。
随着对疫情防控环境的不断适应和行业高端化的加速升级,啤酒行业的营收和利润开始增长,实现了真正的量价齐升。2022年,啤酒是饮料酒行业中唯一实现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三增长的品类。
先看产量。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2022年的产量依然总体向上,虽然尚未恢复到2019年3765.29万千升的水平。
啤酒的产量和消费量在2022年防疫政策持续收紧,聚集性饮用场景受限乃至生产企业都无法规律性生产下,不少地区其实产生了巨大的产能和消费缺口。同期也有15个省市区产量同比上升。
2022年1—12 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啤酒企业334家,完成酿酒总产量3568万千升,同比增长1.06%。
2023年上半年,啤酒行业产量进一步延续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928万千升,同比增长7%。
再看销售业绩。和产量同比微增相比,啤酒行业效益增长却非常可观。和2019年相比,其利润总额甚至比白酒规上企业的涨幅更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20%。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6%。较2019年,啤酒行业规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69%,接近翻倍。
啤酒行业,是疫情发生以来当之无愧的一条新的黄金赛道。
中高端啤酒 约占总销量35%~40%
啤酒行业走上黄金大道之路也是啤酒产品高端化发展的历程。高端化是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消费升级、寡头竞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优化、生活成本日益高涨以及后疫情消费观念变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龙头企业相继在近几年深度布局高端市场,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高端化战略更适合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品牌宣传、运营效率等方面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它们占有绝对市场优势,将低端和中高端产品双双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为行业释放大量利润空间。
同时,在高端化发展战略下,伴随结构升级而来的是优势产品提价。
中酒协啤酒分会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中高端啤酒产销量约为1500万~1800万千升,占行业总销量的35%~40%,其中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约占15%~20%。
成本压力上升
啤酒生产的成本压力在2021—2022年度凸显。
啤酒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大麦、大米、啤酒花等)、包材(铝、玻璃、瓦楞纸等)、人工成本以及其他制造费用,整体费用约占生产总成本70%。
从原材料来看,受疫情冲击及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影响,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出现大幅度上涨,2021年大麦价格上涨23.4%,铝价涨幅超过30%,瓦楞纸年内涨幅超过20%。2022年,大麦价格在2021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再度达到600美元/吨以上的高价,导致我国大麦进口量显著下降,受进口大麦价格上涨影响,吨麦芽价格也呈现上升态势。
因此,多家龙头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在多款主流产品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被动提价。总体而言,短期成本压力驱动行业进行集体提价,对于啤酒行业规模的提升会产生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近期,成本的环比出现改善的趋势。铝材、纸箱、玻璃瓶成本增长趋缓。
但我国啤酒行业对大麦和啤酒花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一直存在卡脖子的情形,这从长远来看,将成为制约啤酒行业发展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