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缴翼飞 岳上媛 日前,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 将着力稳住家居用品、电池、造纸、食品等重点行业,并且将“预制化食品”列为需要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
在同日举行的“轻工业稳增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透露,当前工信部正在联合有关部委,准备出台关于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食品工业营业收入接近10万亿元,实现利润近7000亿元。目前食品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区已达3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龙头骨干企业近20家。
何亚琼指出,工信部等十一部门此前共同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详细梳理了全国各地特色食品产业地图。下一步将加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力度,指导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认真梳理本地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资源,明确传统优势食品产区、龙头骨干企业、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等重点培育对象,建立产业名录并开展产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切实推动形成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要实施推动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方便食品、自热食品、米面制品、预加工菜肴等产品形态。
目前,预制菜正在成为地方产业布局的新重点。2022年以来,广东、山东、河南、福建、四川等地相继发布预制菜产业领域相关政策,从提高预制菜产业创新能力、财税政策支持、建设全国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推动预制菜加工转型升级等方面,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何亚琼透露,工信部正在联合相关部委研究出台关于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针对当前消费者安全美味、营养健康、便捷多元的食品消费需求,加快地方传统美食、特色小吃等的预制化转型,推出更多品质优异、口味独特、营养安全的预制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