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点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年内全市完成300个山村供水改造
北京深入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监管执法领域工作
北京市场监管系统完成“考期菜单”把关任务
联动执法为首都“人间烟火气”拧紧“安全阀”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场监管系统完成“考期菜单”把关任务
校园食品抽检212批次全合格
 

本报讯 张楠 高考、中考期间,为防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考生餐食安全,本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抽检。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期在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等单位共完成抽检212批次,经检验全部合格。

此次抽检重点涵盖日常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包括粮食加工品34批次、乳制品40批次、肉制品21批次、蛋制品11批次、豆制品7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21批次、调味品10批次,方便食品10批次、糕点22批次、饼干12批次、罐头15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9批次,经检验,全部合格。

作为今年的高考考点,位于通州区的运河中学为将要参加高考的100名考生专门制定了“高考菜单”,对考生的一日三餐进行了重新安排。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高考菜单”的每一份菜品所涉及的食材进行了检查和分析,逐一指出了有可能影响考生身体健康的不安全因素。“这份菜单既然是专门在高考期间使用,就一定要做到零风险,但凡有万分之一的不安全因素都要避免。”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科王晴要求食堂负责人,菜单中不要提供凉菜和改刀熟食品,不要使用四季豆、豆浆、冷加工糕点、生食海产品和烧卤熟肉等食材,所有的食物务必要烧熟烧透。

在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材料库房,执法人员看到米面油、肉蛋菜和调料都是新购置的。食堂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已经把后厨所有剩余的食材都清空了,并重新采购了新鲜的食材和调料,为的就是保证食材新鲜,保障高考考生的用餐安全。”执法人员逐一检查各类食材订货的票据,确保所有食材来源正规可追溯,一再强调要严格确保供餐全过程安全规范,加工时要做到洗净、烧熟、煮透,生、熟食品容器及用具严格分开使用,严防交叉污染,要注意菜品的48小时留样,将各环节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此外,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夏季食品安全及青少年饮食特点,进一步压实学校食堂和学生餐配送企业主体责任。同时,结合考点分布、考生数量、用餐形式等信息及相关台账,对考点学校食堂、考点周边食品经营主体、考点周边酒店餐厅、网络订餐外卖、学生餐配送企业等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同时加大对考点及其周边重点食品种类及餐饮器具的采样检测力度,保障广大考生饮食安全。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对考点及考试中心食堂的整体卫生状况、食品原料采购验收、烹饪制作、餐饮具消毒、供餐等环节等进行检查,并对供餐餐谱进行了审定,提出了食品双留样要求。同时,要求每个考点不少于两名执法人员负责保障,开展不间断检查。同时,执法人员对各考点周边为考生提供住宿服务的宾馆饭店供餐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台账;对各考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餐饮单位、商超等食品经营单位全面开展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不过夜,立行立改,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检查中发现,有1户经营主体脱冷销售酸奶,已进行现场警告处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