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京津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种好河北“菜园子” 保障京津“菜篮子”
天津市宝坻区探索“舌尖上”的乡村振兴路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市宝坻区探索“舌尖上”的乡村振兴路

 

本报讯 孙一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在天津市宝坻区,乡村振兴之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这里有西刘举人庄村玫瑰的幽香、生姜的辛辣、芋头的甘甜,也有葫芦窝村稻米的清香温润。

走进西刘举人庄村的食用玫瑰种植基地,村民们在花海中穿行采摘,各种玫瑰花竞相绽放,娇艳欲滴,微风过处送来浓浓花香。鲜花饼,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花茶……“合作社种植的玫瑰花是药食同源的品种,不仅可以观赏、食用,还广泛用于药材、香料加工。今年销路特别好,平均日销量有100多单,通过订单式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将玫瑰花等产品销往了全国。现在还有很多京冀地区的游客自驾来基地采摘玫瑰。”广晟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克莲介绍说。

产业不能都搁一个篮筐里,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有什么路子?西刘举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广带领村“两委”去山东学习后,回村选择种生姜。有了玫瑰种植的经验,西刘举人庄村成立村集体公司,与山东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合作经营,种植生姜300亩。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问题,西刘举人庄村所在的大口屯镇积极帮忙协调,为生姜买保险。为了提升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实现错峰、错时、错季销售,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村里正在争分夺秒地建设冷库。“生姜种植成本比较高,我们还尝试种植了芋头,产业取长补短,多点开花吧。”王志广介绍。

如今的西刘举人庄村,生姜、芋头产业从无到有、玫瑰产业从有到优,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0万元,凭借香辣甜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品尝完西刘举人庄村玫瑰的幽香后,下一站来到林亭口镇葫芦窝村。葫芦窝村坐落在林亭口镇东南部,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如今,作为天津市首批文化旅游创建村之一,葫芦窝村积极推动创意设计与乡村旅游结合,探索农村闲置农房盘活方式,集中连片打造主题为“理想村”的高端主题民宿、艺术工作室、乡野休闲区。“浓厚明代建筑元素的青砖灰瓦,与周边村居有机融合,既保证了整体村落的原有风貌,又有效打造更富价值、美观的社区生活。”葫芦窝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林介绍说,“公共空间景观的提升是乡村建设、乡村生活打造的重要一步。我们利用村落资源,原有水系肌理,进行水岸改造,引入皮划艇等多元化水上业态,为乡村生活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连接了乡村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断层。”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了7栋民宿主体。

潮白河天津段全长近100公里,其中流经宝坻的将近50公里,经过宝坻12个街镇。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中,宝坻区充分挖掘潮白河资源,在两岸规划建设了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小辛码头、李宦庄为主的“渔生态小镇”,以田园+科技为主的“康养航空文化小镇”,以赵家湾村稻田为主的“水木三乡小镇”。

近年来,宝坻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本着沿潮白河、青龙湾河两岸“组团发展”、有良好带动示范作用,同时能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条件的思路,从已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村中,择优选定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通过组团形式整合各示范村区位、人文、生态、产业等资源,积极吸引绿色、生态、创新型外部投资,参与示范创建村项目建设。同时,围绕健康小屋、宅基地盘活、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挖掘各村亮点成效,探索总结“新点子”和“宽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做法经验。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