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县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开展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
平谷区夏各庄镇大棚桃抢“鲜”上市
丰台区攥紧农业芯片 写好“土特产”文章
延庆区旧县镇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昌平区智慧农机护航春耕生产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台区攥紧农业芯片 写好“土特产”文章

 

本报讯 芦晓春 “土特产”是各地推进产业兴农、促进农民增收的法宝。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牢牢攥紧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聚焦产业集群,写好新时代“土特产”文章。

立足本土资源谋发展。丰台区有着丰富的种子大会办会经验。从1992年第一届北京(丰台)种子交易会至今,该区已连续成功举办29届大会,并于2021年首次升级为国家级盛会——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成为全国种业行业办会历史最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展会之一。

走进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将培育好的种苗移栽到生长种植温室中。这里有育种专家从北京地方特色老品种中挖掘、恢复利用的新口感型苹果青番茄,有丰台独有特色的心里美萝卜、北京六叶茄、九叶茄,还有老北京车头冬瓜、倭瓜等传统口味蔬菜品种,也有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草莓水果番茄、樱桃番茄等优势品种,以及丰产性高、商品化优良的彩椒、甜椒品种、“金童玉女”黄瓜等市场主推品种。

据了解,丰台区农业农村局依托该基地,从多年来种业大会展示示范的品种中精心筛选出4大类、特色作物品种60余个,总计9万余株种苗。基地在完成北京市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用苗需要后,所育种苗将全方位提供给丰台智慧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区进行试验示范,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真正做到“看禾选种”。

打造特色文化谋发展。近年来,丰台区持续以农耕文化带动特色旅游、观光等融合发展,构筑京西乡村旅游标识。

在该区王佐镇佃起村,连续几年以田野为“纸”,以彩色水稻为“笔”,通过精细巧妙地排列组合,利用农业种植色彩差异绘出巨幅稻田画。

为了让稻田画如期“绽放”,“颜料”自然要优中选优,这“颜料”就是彩色水稻种子。今年,佃起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试种了多个水稻新品种,将由紫色、白色、黄色3种彩色水稻组合而成,以“丰宜福台 美丽王佐”的字样为市民呈现。

这几天,在佃起村的育种棚内,水稻育苗播种机正在工作,村民相互配合将育种盘装置好后放置在温室大棚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并根据需水量随时浇水,40天就可以将彩色稻种培育成彩色稻苗。

佃起村由佃起、南岗洼和水牛坊3个自然村组成,村徽上融合了水稻、古桥、水牛等元素,传承农业文明元素,祈盼五谷丰登。如今,水稻已经不仅仅是佃起村农业的代表,以水稻文化为核心发展出的农业观光综合体也将推进农业、文化与旅游行业融合发展,让传统水稻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聚焦产业集群谋发展。今年,丰台区成功举办首届新发地种子·种苗嘉年华,吸引了40余家企业、商户参展,通过举办种子、种苗展示展销等活动,把更多的优质蔬菜、水果等品种引进首都市场,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消费需求。

近年来,丰台区统筹新发地市场行业优势,把市场打造为优质品种展示推广之地,不断擦亮“新发地”品牌,打造产业集聚效应。目前,该区现有注册种子企业近百家,企业聚集度居北京市前列,成为北京建设“种业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丰台区持续聚焦农业科技应用示范、花卉文化消费、生态观光农业,重点吸纳种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机构,加强种业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强化种业市场监管,支持区级特色种业企业做精做优做强,让丰台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下一步,丰台区将充分用好农业农村资源,结合区位因素和工作实际,发挥种业特色产业优势,走出集农业生产、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农村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