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争 李丹 和风含新意,春来万物生。当柳枝挂满鹅黄色的新芽,延庆区食用菌特色产业生产的协奏曲也随之奏响。
在沈家营镇连家营村的北京兴达种植合作社里,成排的农业设施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棚内,一朵朵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熟后的羊肚菌,菌盖饱满肥厚,菌柄光滑如玉,阵阵菌香沁人心脾。今年头茬成熟的羊肚菌个头大,品相好,质量上乘。
据了解,野生羊肚菌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人工种植羊肚菌难度大,并且产量低。但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素有‘菌中之王’的称号,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延庆区食用菌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特聘技术主管赵忠亮说。
延庆区作为北京市的冷凉气候地区,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质的独特优势,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延庆区食用菌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冷凉地区优势和部分园区、乡镇冬季闲置暖棚,特聘羊肚菌种植技术专家,引进种植技术,逐渐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
前几年,由于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不足,延庆地区塑料大棚内种植羊肚菌的生产并不顺利。由于设施条件限制,温湿度不好把控,羊肚菌成活率低,亩产不理想。
2022年年初,延庆区首创了首席专家工作团队。当年9月底,特色产业首席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市、区级食用菌专家与工作站负责人组团结对,开始共同协商改进延庆区羊肚菌的种植技术,总结经验,聘请了拥有30多年羊肚菌种植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选用成熟稳定的菌种,利用暖棚越冬种植。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探索,以及科学完善的栽培技术,今年,羊肚菌在全区种植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目前长势来看,羊肚菌亩产将达到1000斤以上,相较于北京其他种植羊肚菌地区来说已经属于高产。
除销售羊肚菌鲜品外,北京兴达种植合作社还将羊肚菌烘干,有效解决新鲜羊肚菌不利于储存和长途运输的难题,干品羊肚菌价格也更高。
“希望接下来能通过政府还有技术部门的扶持帮助,调动延庆农民种植羊肚菌的积极性,争取在短时间内让羊肚菌种植产业在延庆发展壮大。”赵忠亮说。
不仅羊肚菌喜获丰收,位于永宁镇河湾村的永宁猴头菇种植基地内,共有9个塑料大棚用于种植赤松茸,种植面积达5.4亩,按照市场价20元/公斤计算,出菇期可获得收益30万元。
种植食用菌,菌棒是其中关键一环,也是种植成本中的“重头戏”。基于延庆区食用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永宁镇河湾村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应运而生,这里主育猴头菇、榆黄菇、赤松茸等多种特色食用菌菌棒、菌种,实现了全区特色食用菌菌种本地化生产和量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成本,出菇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稳定保障。废弃菌棒还是种植赤松茸的优质培养基质,绿色循环利用促进了全区食用菌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羊肚菌、猴头菇等示范模式的成功,为延庆区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延庆区特色产业团队将以此模式为基础,以点带面,发挥带动辐射作用,让更多乡镇、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等,通过种植特色食用菌增产、增收,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助力延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