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0年之前,“入市容易退市难”“注销公告时间长”,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退出市场时反映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简化注销手续的出台极大地畅通了市场主体退出渠道,促进企业“新陈代谢”,保证市场主体“进得来”还要“退得出”,提高了企业的活跃度。
当然,企业在注销过程中还存在“疑难杂症”,困难的主要现实原因有:企业营业执照丢失无法交回原件、对外债权或债务未清算完毕、企业经营列入异常、部分企业的法人股已注吊销或注销等情况。为此,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立足本职,多举措化解“注销难”问题。
一是广泛宣传,确保注销事项告知到位。通过办事大厅人员现场讲解、微博转发相关文件等方式,加大对注销事项的宣传力度,使经营者对政策掌握入脑入心,及时清除“僵尸企业”。公开办理注销登记的条件、程序、期限和审查要求,规范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和登记材料,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通过面对面约谈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长期停业后退市的遗留问题,纠正“关门停业万事大吉”的错误想法。二是及时掌握,确保注销手续督促指导到位。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加强市场日常检查、坚持年报制度等举措,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状况,及时督促濒临解散停业的企业办理注销手续。三是诚信挂钩,确保法人股东责任压实到位。对于公司股东失联、恶意避债等影响企业正常注销的不良行为,建议设立黑名单制度,与个人诚信挂钩,限制其申请贷款、缴纳社保等日常出行生活。建议加强法人股东在注销前对其投资公司处置的规范管理,明确法人股东需先处理其投资公司的债权、债务后再进行自身的清算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