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深刻领会市场监管总局“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海淀区先行先试深入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党建引领、市区共创。成立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市局高位统筹、指导把关,属地政府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行业部门加强专业领域要求的细化落实。设立海淀区互联网行业委员会,成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党委、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健全互联网平台行业党委运行机制,强化党建促合规。建设网络市场发展研究资源优势的专家智库,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规律研究。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万余场,倾力打造特色网络宣传普法品牌。
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坚持一体化监管原则,试点开展部门联动“云抽查”,形成统一检查单,按照信用评级开展双随机线上检查。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黑名单”“红名单”制度,实施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第三方信用机构参与信用监管。印发《对外查询出证管理办法(试行)》,协助外省办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违法案件。为互联网企业制作专属“法律法规服务包”,强化政策供给,突出事前指导。更多发挥平台企业主动性,指导企业共同发布《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律公约》,引导行业共治。
聚焦重点、赋能转型。将创建工作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紧密结合,以“促进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任务,助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持续壮大。鼓励直播电商转型发展,深化平台经济领域算法滥用研究,开展对新就业群体的保护。开展幸福乡村带头人、乡村振兴官、福苗计划等项目,助力地方打造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全力搭建起“阳光监管矩阵”,指导平台企业强化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审查,确保供应链可追溯。注重区块链、5G、自动驾驶等数字产业领域带动效应,直播经济、社群营销、互联网医疗、无人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率先孕育成长。
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立足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率先探索创业平台“集群注册”,推行“证照联办”,推进“一照多址”向“一照一码”转变,发出全国首张加载“市场主体身份码”的营业执照。率先推出企业档案“容e查—掌上查”。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免填报”。开展“线上消费节”,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全市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区域试点落户海淀,辖区重点企业建立了“企业科研与标准同步”的工作机制,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
质量提升、活力释放。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活力持续提升,网络交易经营者数量4.1万户,信息科技领域73家企业实现税收481.5亿元,同比增长33%,电子信息头部企业发展迅速,22家企业收入超百亿元,平台经济总体呈现“营业收入高增长、研发投入高增长、税收收入高增长”特点。网络市场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