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饮品世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茶饮市场走向分化并呈现结构化增长趋势
版面导航     
 
2023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茶饮市场走向分化并呈现结构化增长趋势

 

从2015年左右开始爆发式增长的新茶饮市场,目前正走向分化局面。

一方面是头部品牌增速放缓,行业并购整合加速;另一方面,新兴品牌仍不断涌现,并获得资本的青睐。在逐渐进入成熟期的新茶饮市场,什么样的公司将持续获得资本的支持?对新兴品牌来说,创新的机会在哪里?

新茶饮市场增速仍然可观,值得资本持续关注

“现阶段新茶饮市场的分化也是一种调整,但市场的成长性依然在。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可能是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但不断有新兴茶饮企业的融资案例,就说明市场对于新茶饮赛道仍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说。

在他看来,新茶饮品牌的三项能力十分重要。一是产品的可复制性,即能够较快地提高门店密度和规模体量;二是品牌的管理能力,即能够满足门店快速拓展后的有序管理需求;三是品牌的营销能力,若前两项能力扎实加上较强的营销能力,企业在上市时的估值便不会太低,对资本来说易于在投资后获得好的回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22亿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一直超过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的最理想状态可达到1040亿元,基本与2021年持平。

同时报告指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第2季度后,国民消费热情有望被点燃,2023年新茶饮的市场规模有望恢复至1450亿元,恢复三年复合增长率近20%。

在杜萌看来,中国的消费者体量很大,而且大家把喝新茶饮当做日常消费习惯而不是一次性消费,所以即使新茶饮市场增长放缓,但还是会增长。对投资机构来说,新茶饮市场仍富有吸引力。

杜萌表示,现在新茶饮市场已经是结构化增长的行业趋势。不同的价格带有不一样的竞争格局,但整体上说,还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蜜雪冰城,在门店数、盈利水平方面都有所领先。同时,还有“多强”用各自的定位、品牌、产品去攻占市场,这是头部加速收割的过程,行业的连锁化率、集中度都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品牌开拓下沉市场的特点突出,喜茶、奈雪的茶等在去2022年选择纷纷降价。对此,杜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恢复。

新品牌靠稀缺性与差异化突围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新品牌、新玩家出现。“他们要么是产品或品牌有很强的稀缺性,形成差异化;要么经营效率有较高的提升,在细分市场形成竞争力。比如在门店用到自动化制茶设备,提高门店的经营效率。对投资人来说,这种新兴公司也很值得关注。”杜萌说。

公开数据显示,麦星投资曾在2022年投资了茶饮品牌阿嬷手作,该公司后续又获得Manner咖啡的入股。相比于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市场的成熟品牌,阿嬷手作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除了阿嬷手作,茶咖新品牌“如此多娇”也获得资本的青睐,公司在2022年12月宣布完成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他介绍称,如此多娇的差异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文化层面,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咖啡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符号,团队希望能够把这两种文化结合,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诠释,也是一次创新实践。如此多娇的门店,从品牌、名称、产品、环境、服务、语言等诸多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机制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多娇的创始团队具有较强的文化相关专业背景。柳江本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直学习语言、文化。团队其它成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等诸多高校,整体偏向90、00后年轻一代,对品牌文化有更多基于年轻化视角的理解。

“第二在产品层面,目前市场上的奶茶品牌、咖啡品牌都很多,赛道也越来越内卷。但以茶咖为主打的品牌其实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希望能够成为赛道中的先导品牌,能够将茶咖做成除了奶茶、咖啡之外的第三赛道。”柳江说。如此多娇坚持现泡茶和现磨咖,最大程度地锁鲜,从产品的打磨上尽量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味道和新鲜品质。

第三在销售模式上,如此多娇也有一定的创新性。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点单模式,如此多娇给了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搭配和选择权,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店面中的茶、咖啡、果汁、气泡水等自由搭配组合,获得个性化消费体验。

作为如此多娇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啟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傅哲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此多娇想做的是咖啡与茶结合的新品类,目前在茶咖领域还没有长出大的品牌公司,它找到了新兴的市场机会。茶饮和咖啡都是千亿级的市场,并且咖啡市场的增长仍然较快,如此多娇在这两个赛道的交融点进行产品创新,是有机会跑出来的。

同时,早期投资就是投人,傅哲宽也同样看好如此多娇的创始团队。如此多娇所做的茶咖是想把中国的一些文化元素与西式的咖啡进行很好的融合,创始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等,在文化领域有比较深厚的功底,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创新。(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