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饮品世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版面导航     
 
2023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新式茶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
 

本报讯 李楠 近日,为贯彻健康、低糖、低碳、数字化的全新理念,解析新式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特点,《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举行,就《报告》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助力新式茶饮品牌价值提升,推动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式茶饮行业给中国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中国是茶文化古国、茶产业大国、茶科技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表示,随着消费者饮茶方式不断的变迁,建议新式茶饮行业从供给端发力,不断创新茶产品,推动茶叶从传统泡饮向新茶饮等方向转变,以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姜仁华认为,2015年前后,以奈雪的茶等品牌为代表的新式茶饮行业,给中国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让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时尚、更便捷的解读与应用。

近年来,以奈雪为代表的一批新式茶饮企业快速崛起。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也展现了当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丁钢强认为,人体内约70%的水分来自饮水,科学饮水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公众通过合理的膳食、通过健康的饮水,让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水平。”丁钢强说,对于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消费者,可以提倡用中国传统的茶饮料来代替白开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饮水方式。”

他进一步建议,血糖比较高的人群应减少糖的摄入,在选择茶饮料的时候,选择有天然代糖的饮料或者用其他的代糖饮料。

新式茶饮品牌已经成为年轻人认识、传播传统茶文化的窗口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报告》旨在通过对新式茶饮茶原料使用现状的分析,明晰未来新式茶饮原料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以期为新式茶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传统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陈富桥认为,新式茶饮在茶原料选择上,摒弃传统速溶茶粉和茶末、片茶等茶叶副产品,创新性使用特色、优质原叶茶,以高质量标准推动茶产业上游供应链、产品研发、创新应用等全链条的升级迭代,已成为解决传统茶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及实现中国传统茶年轻化的重要途径。

《报告》显示,以奈雪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已经成为年轻人认识、传播传统茶文化的窗口。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表示,新式茶饮品牌不断涌现,在茶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别具一格,为传统中国茶增添了全新的、现代化的“出场”方式。

新式茶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

姜仁华介绍,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生产总量、消费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茶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自2021年奈雪推出鸭屎香宝藏茶后,奈雪鸭屎香的需求量增长了近47%。随着头部茶饮品牌进入鸭屎香产业链,上游散户生产分散经营和下游原料标准化需求的生产矛盾越来越明显。

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茶农祖祖辈辈都做茶,家家户户自产自销,标准化程度低,客户群体也以100~200斤的散户为主。此前原始的生产力不能应对新茶饮品牌动辄百吨的采购量,越来越多的凤凰山新茶农开始逐步返乡,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

除了奈雪“鸭屎香”,小众茶叶品类中半天夭、六堡茶、新玉花茶、青观音、白芽奇兰等也纷纷被茶饮品牌开发成了奶茶或果茶。新茶饮的原料研发,不仅创造了新的茶叶需求,同时也推广区域名片,带动许多“小众茶”走入消费者视野,提升了原料产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彭心表示,奈雪的茶持续创新研发以各地农产品为原料的茶饮新品,通过品牌效应及采购规模,帮助原料产地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及编制组数据估算,2022年新茶饮行业采购上游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新式茶饮企业的带动,极大提高了被收购茶农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消费端,新茶饮通过更便捷、更年轻的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在供应端,新茶饮通过原料的开发、标准的制定推动上游生产体系迭代升级。”陈富桥表示,经历前期的摸索和深耕,以奈雪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已经全链路打通茶原料上下游。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年消耗茶叶超过20万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新茶饮对茶原料的发展推动初现飞轮效应。目前,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国际茶饮品牌,而这也正是各大新茶饮品牌的机会。下一阶段,数字化、健康化将是茶原料应用发展的两大趋势,期待新茶饮品牌群雄竞逐,创新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