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京津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北今年粮食总产量达773.02亿斤
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
近日从河北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京津冀三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协同联动日益增强。
 

工业高端产业增势良好 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29926.3亿元、11896.1亿元和305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0.8%、1.0%和3.7%,与上半年相比,分别提高0.1个、0.6个和0.3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逐步复苏,高端产业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北京受上年疫苗生产高基数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5%(剔除疫苗生产影响,增长3.8%),其中三季度降幅较二季度收窄1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3%。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上半年下降转为增长0.2%。河北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增长5.6%,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服务业总体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北京和河北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和3.1%,高于上半年0.2个和0.3个百分点,天津增长1.3%,对总体经济形成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金融业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3.1个百分点;天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8%,明显超出服务业平均水平;河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8%,金融业增长6.6%。

投资增长加快,重点区域发挥带动作用。前三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0%,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城市副中心全力推动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天津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滨海新区增长2.6%;河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雄安新区、廊坊临空经济区增速均超20%,合计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万亿元。其中,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9.5亿元,下降4.5%,三季度止跌回升,增长1.1%;天津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9.3亿元,下降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河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1.4亿元,增长4.5%,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

疏解承接双向发力

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063个

前三季度,京津冀聚焦区域联动,协同发展步伐坚实。

紧抓“牛鼻子”,疏解承接双向发力。前三季度,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063个,2014年以来累计转入4.4万个,其中近8成为北京转入(3.5万个),廊坊、石家庄、保定和唐山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合计占比达53.7%。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雄安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下好一盘棋,产业协同持续推进。前三季度,天津实际利用内资中,来自京、冀的投资额1492.6亿元,同比增长29.7%,占比超5成,比上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持续加强项目对接,截至9月底,今年已签约37个合作项目,意向投资额280.66亿元,其中近8成为产业类项目,2019年以来的签约项目已落地实施近百个,落地率近80%。

共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加快共享。持续推动交通一体化,截至8月底,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万公里,其中高铁2369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总规模4台10线的宝坻枢纽站建成。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区域内5000余家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互认范围,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北京组织开展京冀地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促进教师和培训资源的共享与融合。京津冀五区两市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

高端产业引领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

前三季度,京津冀聚焦积蓄动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高端产业引领发展。前三季度,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278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天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三地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均快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平均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9.3%、8.8%和33.0%。

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北京新零售企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重点监测的限额以上新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累计增长超4成;天津线上零售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7.9%,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2.1个和6.2个百分点;河北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1.5%。

高成长创新主体逐步壮大。根据工信部8月发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北京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天津新增64家,河北新增137家,京津冀地区共535家,占全国的12.3%。目前,京津冀地区累计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24家,较2021年末翻倍增长。

(方素菊)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