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2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创新,在精准监管定位、提升治理能力上深耕细作,搭建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并形成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第一版)》运用于日常监管,大大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
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中,对不同类别企业采取不同的检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低风险和较低风险企业打扰,营造“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市对信用风险较高以上主体开展联合抽查,问题发现率明显提高,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开展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1.0版),通过科学划分食品安全静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和企业信用风险因素分值占比,按照合理比例原则确定本市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以丰台区为例,全年监督检查工作量明显下降,企业问题发现率显著提高,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探索开展动态监测预警,提升防范风险能力。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清单,从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与监测对象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项开展监测,监测结果输出至各监管部门,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同时梳理形成企业全景信息视图、企业族谱关系网络,通过提取风险特征、开展数据关联,形成以企业为唯一标识的风险特征主题库,助力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