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批发市场是防止聚集性疫情的重中之重,平谷区东寺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北京市11家区域性市场之一,是平谷区人民最大的菜篮子,在保障农产品供应、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上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平谷区市场防疫组坚持把批发市场防疫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严防市场成为疫情的风暴眼,在此基础上承担好保供稳价的重要使命。
市场防疫全面升级。保供的前提是做好疫情防控。为防止疫情从批发市场输入,东寺渠市场全面实行批零分开,只许批发商户持证入场,取消市场零售功能,不向个人消费者开放。建立了“三本账”(场内人员台账、防疫管理台账、经营台账)、“三张图”(市场布局图、人员车辆流线图、网格化管理图)、“两张网”(市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网格和检查执法网格),38名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定区域、定主体、定人员、定职责”,监督检查场内商户落地落实各项经营制度和防疫措施。同时,加大厕所等重要公共场所的消杀频次,加大垃圾清运力度,把市场疫情防线织密扎牢。
严格对人的排查管控。所有入场人员实行无差别检查“测温、健康宝扫码、规范佩戴口罩、通行证”等防疫流程,重点查看采购人员72小时、从业人员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状态。进入市场后每家店铺要求“二次扫码”、测温,所有商户、从业人员、工作人员一天一核酸。在出口设专人值守,防止人员和车辆进入。东寺渠市场还建立了警示机制,发现工作人员、场内商户违反防疫规定的,坚决予以处理,以此提高每个人的重视程度。
严格货车入场管理。所有进出东寺渠批发市场的货车全部进行登记备案,司乘人员进入市场前严格进行扫码、测温、查验健康宝、行程码,符合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行程码为绿色等防疫规定的准予进场,并登记详细信息、货品来源,不符合防疫规定的一律劝返。
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为减少社会面风险排查对商户的影响,平谷区市场防疫组积极推行防疫通信一体化无线接入设备(简称“皮基站”)的安装工作。这个设备基于网络连接大数据平台,可快速排查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个手机号码去过的门店,以及在特定时间段内去过某个门店的手机号码。陆续安装并上线运行了22台皮基站,其中东寺渠市场9台,大大提升了流调的针对性、时效性、精确性。
平谷区市场防疫组着力抓好设备协同运用的闭环管理,加强数据接收和线索移转的流程控制。平谷区商务局负责后台监测数据接收,将发现的红码、黄码和弹窗1、2、3、4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区8小时指挥部、区社区防控组和区市场防疫组通报。处置专班对当日弹窗情况迅速进行核查,电话追踪、问询每名弹窗人员;市场主办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北京健康宝”后台数据,核实该人员是否进入市场;处置结果当日报送区市场防疫组。对未进入市场的弹窗人员转区8小时指挥部和区社区防控组进一步处置。区市场防疫组每日汇总情况,向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皮基站数据抓取和各部门核查处置情况。
针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区市场防疫组督促市场主办方严格进出人员管控,严格扫码查验,检查围栏四周可能存在的防范漏洞。市场主办方也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加强出入口值守,加高市场围栏,强化管理人员的惩戒。依托科技赋能,给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依托“政府领导、属地负责、部门分工、综合治理”的监管格局,东寺渠批发市场皮基站健康宝异常数据日趋减少。
强化保供稳价。批发市场的属性是保供和稳价,平谷区督导东寺渠市场抓好产销对接和调运能力,增加菜肉蛋奶、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储备量,避免出现空档、断档的情况。同时,强化日检测、日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强主要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巡查检查,确保明码标价、货签对位、标识完整。一系列的措施,防止了囤货潮、抢购潮和价格平稳有序,东寺渠批发市场成为全区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器。
下一步,平谷区将进一步在东寺渠市场的强化防疫和保供稳价上下功夫,及时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筑牢批发市场风险管控防线。
(平谷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