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邢紫嫣是一名“外卖运营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广州CBD的珠江新城,帮商家上线外卖、推广运营。两年前从广州大学毕业入职某外卖平台前,邢紫嫣几乎没有逛过珠江新城,更不知道这里聚集了广州最多的高端餐饮商家。从一开始被餐饮老板拒绝,到如今能分析外卖数据,协助商家改善经营状况,邢紫嫣享受着这种被人需要的依赖感。她说,自己俨然从一名“吃货”变成了一名专业“吃货”。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开始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工具,纷纷上线了外卖服务。据公开数据显示,外卖市场规模已突破6500亿元,以美团外卖为例,早在2020年,单日完成订单量已经突破4000万元。数据显示,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品质餐厅数字化的进程,目前广州已有过半五星级酒店以及逾八成老字号上线了外卖。外卖市场走势良好,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跟随潮流触网,也推动了餐饮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外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外卖运营师”应运而生,这个一度让外界颇感神秘的职业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
“其实,还挺难的。”邢紫嫣说,有很多朋友对她的工作有误解,认为她挺轻松的。但是,邢紫嫣手头上管理着珠江新城近200家餐饮门店,每天的工作满满当当。她分析说,每个商圈都不一样,午餐与晚餐的客群也不一样,这里面有好多学问,全部都是靠自己“跑”出来的。
一开始,邢紫嫣频吃“闭门羹”,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也没有人脉关系,很多老板不愿意跟她聊。“CBD的餐饮老板不是拉拉家常就行的,需要用过硬的专业运营知识来说服他们,”。调整好心态,邢紫嫣把工作重心放在已经入驻的老商家上,跟老板们建立起了一定的客群关系。在业内积累了一定口碑后,老商家逐渐开始给邢紫嫣介绍新商家。
签下商家,只是上线外卖的第一步,更大的难题是后续的运营。每一个细节不过关,都会直接影响到商家的订单。遇到下单转化率不太高的商家,就需要重新搭建外卖餐单,甚至从线下门店装修,到宣传推广,都要帮商家优化、反馈。“外卖运营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也一直在与时俱进。”邢紫嫣认为做这行需要不停地观察市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迭代的过程,还要总结经验后,去告诉商家,哪一种方式是最有效的”。
如今,点“外卖”成为人们越来越依赖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在餐饮行业,现实中买菜、日用品等,只要能想到的,就没有送不到的。在外卖数据中,商家总能捕捉消费偏好的细微变化,去及时改善自身的经营策略。
“外卖运营师”这一新型职业的出现,表明外卖运营逐渐走向专业化,这也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释放了更多就业机会。招聘平台显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卖运营”相关岗位需求量较大,且多数岗位月薪超过1万元,除了传统餐饮从业人员,不少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障人士等都选择从事“外卖运营师”这一新型职业。《2020年中国外卖产业发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46%。业内专家认为,外卖产业的发展趋势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为了让“外卖运营师”这一新职业能更体系化服务广大餐饮商户,2020年5月,美团培训、美团新餐饮研究院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推出“外卖运营人才培养项目”。培训针对业务理解、产品研发、平台运营、用户运营、数据分析共5项核心能力分别开设课程,成功通过课程考核的学员都将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与美团联合颁发的证书。这也是行业内首个由政府机构背书的外卖运营师项目。(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