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之一。2022年,平谷区市场监管局着力在防风险、保安全上下功夫,坚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聚焦重点守底线。校园食品安全公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餐饮门店恢复堂食后,餐品质量成为百姓关注点;肉蛋奶、米面油、水果蔬菜等大宗食品是一日三餐的“压舱石”,马虎不得……今年以来,平谷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校园食品、餐饮门店、肉蛋奶等领域,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领域,加大检查力度,全力确保安全。
聚焦校园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在3家学生餐配送企业启动实施,线上智慧监管+线下落地实查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传统入店监管的局限性,学生家长也可通过“北京阳光餐饮”App监督整个学生餐的制作流程,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谷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全覆盖检查学校食堂,督促校长(园长)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着力防范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及时处置腐败变质和过期食品原料。
督促餐饮企业狠抓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严禁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接触食品。推动落实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进货查验,规范加工操作,及时清洗消毒餐饮具,保持就餐场所环境卫生。
保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安全。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餐饮单位、商场超市的监督检查,采取线下处罚、线上停止经营、多平台曝光等手段,严厉打击以次充好、非法添加、过期翻新等违法行为。紧盯大宗食品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等问题,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完成抽检3471批次,合格率99.9%,不合格食品及时处置;严查保健食品,严厉打击未标注警示用语、虚假宣传等行为,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冷链食品严管严控成常态。平谷区有冷链食品经营主体808家,从业人员1505人,现有冷库478个。平谷区对冷链食品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持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环境同防”。督促从业人员核酸检测“每日一检”,做到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反复清查自建或租赁的第三方冷库,查看进货台账,实施“每日一查”,坚决杜绝高风险地区食品进入储存区。依托“北京冷链”智慧监管平台,构建起进口冷链食品查验、检测消杀、赋码销售的全流程防疫机制。
打好社会服务组合拳。以开展宣传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为抓手,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8月31日,平谷区开展以“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展示监管成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发放知识手册等形式,倡导群众健康科学理性消费。宣传周期间,在公众号推出“你点我检”活动,引导群众具体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检测项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允许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时一并申请相关许可事项已在餐饮店、食杂店、便利店等场景落地;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咨询服务,助力企业一次把事办成;特殊企业申请餐饮经营许可,远程现勘代替现场核查,全区两家种猪养殖企业职工餐厅顺利领证。探索食品经营许可证补办告知承诺制;积极倡导外卖餐饮商户使用“食安封签”,保障外卖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把营商环境5.0版的各项改革任务走深走实。
(平谷区市场监管局)